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最早沦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之关系的是诸子百家中的_____学派。

【答案】墨家

【解析】墨家是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的两大“显学”之一,创始人为墨子,主要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但墨家的贡献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在几何学方面,论述了点、线、面、圆的关系; 在力学方面,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的关系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2. 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着许多民间歌舞,如汉族的秧歌、灯调,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以及蒙古族的_____。

【答案】安代

【解析】中国各族的民间歌舞,大多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例如,遍布汉民族各居住地区的“秧歌”、“灯调”,藏族的“堆谢”、“囊玛”、“弦子”,蒙古族的“安代”,土族的“安召”,彝族的“高斯比”,朝鲜族的“长鼓舞”,高山族的“柞舞”,瑶族的“长鼓舞”,壮族的“蜂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景颇族的“刀舞”,都具有各自的深厚传统和艺术特色。

3. 根据老子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

【答案】道教

【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很大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有河北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道教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白化,人们只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4. 在中国,举行饮菊花酒、登高眺远、插戴茱英的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_____。

【答案】重阳节

【解析】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其风俗来由源于道教记载,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曾有对重阳节的记载。

5. 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二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寒食节。

二、名词解释

6.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7.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晚明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的理论。他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他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位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 赵伯驹、赵伯啸和李、刘、马、夏为北宗。董其昌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画家。“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默刻画。在理论上董其昌加推崇南山水,使他进一步提纯了“南宗”山水画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u 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圈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8. 乾嘉学派

【答案】乾嘉学派是指清朝的一个学术流派,主要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其盛行于乾隆、嘉庆年间。

三、简答题

9. 如何理解中国的多神信仰?

【答案】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著的崇拜。

在中国人的艰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有神,即使是做饭烧火的灶头也由灶王爷把守,门口还要有门神爷守护。

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10.以四合院和其他传统民居形式为例,简述其中的民俗意蕴。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的民俗意蕴主要表现为:

(1)四合院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处于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堂屋的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2)干栏式住房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①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

②房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拦,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透风状态。

③南方民族的干栏式住房,除了基诺族还有大房子的个别遗留外,都是独家独户,自成院落,很少有房屋与房屋相连的情况,这可以视为自然经济的遗留。

(3)竹楼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竹楼内的布置和陈设,各民族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如:

①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与神灵联结的地力一;

②竹楼房中必有火塘,这是世俗家庭生活与宗教活动的地方,‘已是家庭生活必需之物,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神栖身来往之地,是家庭成员与神灵相互沟通的地方,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