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综合课; 专项技能课; 专项目标课; 语言知识课; 翻译课; 其他课程

【解析】综合课是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综合课是主干课程。专项技能课是以训练某项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技能训练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点。专项目标课是以一种有专门的教学目标和专项教学内容的特殊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方向的技能和能力。

2. 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针对_____、_____和_____进行规范。

【答案】测试原则; 测试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

【解析】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行为,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3.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_____和趣味性。

【答案】知识性

【解析】汉语教材知识必须具有科学性,引学习者的眼球,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科学性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同时,还必须具备趣味性,要能吸

4. HSK 考试的全称是_____。

【答案】汉语水平考试

【解析】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 许多学者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

【答案】习得

【解析】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包括儿童1至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 有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时常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不断地与其进行交际; 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等特点。

6.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构成的。

【答案】言语交际能力

【解析】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是后天的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的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7.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_____分出来的。

【答案】用途

【解析】对外汉语教材可以从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水平等级、一般情况下,主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即教材如何编排教学内容来分,原则两个方面。学习者特点、母语特点等不同角度来区分。主要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教材遵循的教学

8. 语言功能论是_____提出的。

【答案】韩礼德

【解析】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

9. 测试_____的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

【答案】效度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亦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10.ICCAI 指的是_____汉语辅助教学。

【答案】智能

【解析】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两种形式:

①将老师在课堂上难以用板书或口述的形式表述清晰的重点,难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课件通常以演示的形式出现。

②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出现。电子教案中除了包括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的演示外,还包括难易习题与思考,专家解答,分析评价等内容。

二、选择题

11.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包括( )。

A. 文字信息的采集

B. 声音信息的采集

C. 图片信息的采集

D. 动画信息的采集

E. 视频的获取

【答案】ABCDE

【解析】多媒体技术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它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有:数字音频和视频技术、多媒体软件平台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

12.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

A. 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D.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产生于教学过程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之中,即表现为教学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矛盾。学生个体认识及发展水平与社会历史认识及发展水平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1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_____。

A. 主导地位

B. 主体地位

C. 被动地位

D. 辅助地位

【答案】B

【解析】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处于引导、辅助的地位。

14.马区使人们活动的动因和力量是( )。

A. 态度

B. 情感

C. 动机

D.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