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615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我价值
【答案】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以答谢社会为目的。
2. 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答案】革命性、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也必然要体现在它的辩证法中。①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指出对于现存事物不能只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要同时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里提出的不仅是一个世界观原则,也是一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 ②对现存事物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要从人与对象的否定性关系上去理解。现存感性世界是人类世世代代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对象,它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经历革命性的改造和变革。因此,从人与对象的否定性关系去理解,就是把现存事物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暂时性环节去理解。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3. 精神交往
【答案】精神交往包括思想交往和心理交往。精神交往是较为远离生产劳动过程的交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往往把目标放置于那些较为普遍的、恒久的事物之上。其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哲学、艺术等等。
4. 政体
【答案】政体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等,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技术社会形态
【答案】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
会形态。按此标准,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6. 真理
【答案】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7. 假象
【答案】假象与事物的本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称为假象。
8. 矛盾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9.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10.哲学与方法论
【答案】哲学是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 运用这个根本观点去认识、评价、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哲学世界观作为方法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关于世界总的图景构成人的认识方式,为人们认识一切具体事物提供总的概念框架和基本范畴; ②哲学是人们评价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世界观为人们评价一切事物提供总的意义框架,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根本方法。③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是哲学的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简答题
11.国家的职能有哪些?
【答案】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1)对内职能
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对内的政治统治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强制其服从,镇压其反抗,同时在本阶级内部实行特定的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内的社会管理就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和调解,如制定和执行社会经济、财政、民政、教育、交通、卫生和治安等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冲突,以及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
济建设等。
(2)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以国家为特定的社会主体,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一方面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侵袭和颠覆;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剥削阶级的国家还执行本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可能的时候实行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别国人民; 无产阶级国家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执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职能。
综上所述,国家对内对外的双重职能及其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般说来,对内职能是基本的、实质性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12.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从哲学上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度量,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依赖的,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离开相对静止来讨论运动,就无法知道这个运动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造成的,而且作为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2)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具有质的稳定性,在这个阶段和这个时期,它的性质基本不变。一是在特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如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未发生变化。但这种性质、相互关系的未发生变化,只是相对于特定条件而言的,静止只能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因此,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并把握其确定的性质。
(3)“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助于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和形而上学不变论。
①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不承认相对静止,这就使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都变成不可捉摸的、无法辨认的东西。
②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则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把绝对静止看成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就不能不到物质之外去寻找物质运动的根源和动力,从而很容易导致宗教唯心主义。
13.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答案】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正确的; 但旧唯物主义主张认识是直观的被动的反映,是错误的。
(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它把主体理解为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只是反映世界的人,离开了实践考察认识问题。把客体仅仅理解为认识的对象,不懂得主体是积极从事实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