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22农业经济学[专业学位]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是否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别标准有哪些?

【答案】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包括:

(1)经济结构主义观点

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等的研究表明,当20世纪30年代前期美国政府采取现代的农业保护政策时,美国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己降到12%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份额己降至25%以下,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己升至80%~20%左右,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份额己超过50%,人均GNP 按1967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已超过1800美元。

日本学者速水佑次郎和南亮进研究表明,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开始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降至13%左右,农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己降至30%左右,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大约为76%~24%,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己达63%,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美元价格计算己达2600多美元。

(2)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

澳大利亚学者基姆·安德森等人认为,判别农业政策转向的最根本标准是农业比较优势的大小。

①基本内容

农业比较优势程度与农业保护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农业比较优势的变化与农户的经营规模大小城乡正相关关系; 农业比较优势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②基本原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农产业的技术进步快于农业部门,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农业部门,比较利益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此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组合,导致农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就业份额相对地下降或绝对地下降。

农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导致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 fib. 扩大。由十人口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非商品产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的多功能性问题,此时实施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就成为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2. 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吗?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1)中国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②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a.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

③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

有些地方把不应当开垦的山林和草原大量地垦为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又有大量荒地和荒山长期荒废,得不到开发利用。

(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①因地制宜

根据各类土地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这既有利于使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又可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土地的需要; 还可做到地尽其利,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②节约用地

各种用地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状况,力求少用土地,尤其要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为了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档案;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十地管理; 严格控制各项基本建设用地,杜绝浪费十地的现象。

③保护资源

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切小可违背自然规律,只顾向自然界索取,而要注意保护整治,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各种营养物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平衡,坚决制止、消除对农业土地资源的污染,以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④有偿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才能在经济上体现土地的产权关系,才能促使用地单位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节约用地、因地制宜、保护资源三项原则的贯彻。

3. 农户兼业化有哪些利弊得失?

【答案】(1)农户兼业化的积极影响

①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

②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作用;

③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④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

⑤兼业农户有了城市和农村双重身份,对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涌向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有积极作用。

(2)农户兼业化的不利影响

①在兼业农户当中,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②许多农户收入主要不靠农业,无心经营农业,这部分人经营的农业往往处于衰退荒废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户兼业这种经济现象,还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还会有所发展,至于发展速度的快慢,兼业化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各国国内外的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

4.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答案】(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过加工,或经过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有以下特点:

①发展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并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③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④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标志与专门管理。

(3)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生产环境未受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原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及生长激素类化学合成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也不采用其他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可供饮食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