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61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称国家投资项目,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和实施,并且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2. 土地复垦

【答案】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3. 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支配的这种分化,造成各地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水平差别很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的内能。它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上或时间上的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异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规律,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4. 功能分区理论

【答案】功能分区理论是指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给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金融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部门,以谋求在一定量投人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的理论。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其特殊的经济区位意义。这就要求组织土地利用时,必须按照土地利用的特点来选择相应区位,进行合理功能分区,以此保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 可持续利用理论

【答案】可持续利用理论就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6.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按其体系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依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土地规划进行的编制,主要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8. 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二、简答题

9. 简述影响城镇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及确定城镇性质的意义。

【答案】(1)影响城镇性质确定的主要因素

①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与国民经济计划基本建设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该城镇所属的区域自然、经济条件,资源、能源、国防条件,历史特征等基础因素。

③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及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城镇的发展远景设想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的论证,并要分析城镇在区域分工和协作中的主要职能与辅助职能,对城镇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具体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④根据各种客观条件、发展状况、特点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明确找出在本城镇发展中占主要地位的主导部门或优势部门,作为确定本城镇性质的重要依据。

此外,对城镇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排水条件、电源与水源状况、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也都应该作一定的调查研究,以掌握可靠的数据。城镇的性质的确定不仅是一项综合性分析工作,而且还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因为城镇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建设的发展或客观需要、客观条件的变化,都会促使城镇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城镇的性质。

(2)确定城镇性质的意义

城镇性质体现了城镇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从而决定城镇用地结构,对城镇空间形态的拓展起着先导作用,最终影响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简述城镇地下空间布局与规划。

【答案】(1)地下空间的特点和可利用形态

①地下空间是传统地表平面土地管理的自然延伸和立体发展,地下空间具有供给稀缺性、利用相对分散性、利用方向变更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特点。

②地下空间的可利用形态有: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服务空间、文体服务空间、交通空间、公用设施空间、工业空间、仓储空间、防火防护空间、高层建筑设备的附属空间以及其他特殊空间(如文物保护、矿藏开采、埋葬等)。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规划包括基础专项技术工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基础专项技术工作主要指地下空间基础资料收集、分析以及需求预测; 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管线设施、工业设施、防灾防护设施等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以用地功能组织为基本内容,以地下空间规划结构为基本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地面地下的协调规划,对己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利用研究,统一解决地上地下空间建筑功能的不同性质组合,问题。

(3)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可沿用地面规划的“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逐级做出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控制的编制。统筹社会资源,配合地面建设同步协调,对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段先行建设,形成规划实施的合理时序。

11.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筹措主要有哪些渠道?

【答案】(1)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税费

①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征用土地时,向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②耕地开垦费。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均明确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③耕地占用税。凡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按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缴纳耕地占用税,实行定额税率,财政部对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核定了每平方米的平均税额,大体上是从2.5~9.0元/平方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