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药品研制、生产、新药及上市药品的法制管理力度逐步得到增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 A.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初步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初步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必须采取随机、双盲、阳性对照设计。 必须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
患者,男,35岁。发热、恶寒、无汗两天,用解表发汗法,发热不解,出现腹胀满痛,拒按,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沉实。其治法是() A.峻下热结。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缓下热结。
男性,45岁,主诉乏力6个月,伴左上腹饱胀感。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5cm。RBC3.6×10<sup>12</sup>/L,H0B100g/L,WBC150×10<sup>9</sup>/L,PLT300×10<sup>9</sup>/L。分类:原粒0.03,早幼粒0.03,中幼粒0.1,晚幼粒0.4,杆粒0.34,嗜碱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3年后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加重,脾大,脾肋下6cm,HGB80/L,WBC:200×10<sup>9</sup>/L,PLT1000×10<sup>9</sup>/L。骨髓检查:原粒0.12,早幼粒0.3,嗜碱性粒细胞0.25,应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慢性粒细胞血血病急淋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存。
患者,男,38岁,因劳动时淋雨,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不得平卧,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其治法是() A.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患者,女,40岁,3天前右胁疼痛,痛势剧烈难忍,呕不止,午后发热,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五六日未解,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应首选() A.十枣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痛泻要方。
案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药品研制、生产、新药及上市药品的法制管理力度逐步得到增强。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的主要措施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