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61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顿视觉保持测验
【答案】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是一个广泛流行的心理测验,是为评定视知觉、视觉记忆和视觉
,结构能力而设计的,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检查和研究的工具。共有三种替换式测验(C 、D 、E 型)
每型包括绘有图形的十张卡片,其中除两张是绘有一个图形外,多数是绘有三个图形,两个较大的,一个较小的。这种同时呈现三个图形的方式对单侧空间不注意的问题比较敏感,适用于7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2. 人格测验的Q 分类法
【答案】人格测验的QW 分类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这种方法是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照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可以测量自我概念。该方法也可用来鉴别人格特质的个别差异。
3. 复本信度
【答案】复本信度是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等值)测验上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因为它反映的是两个测验之间的等值程度,因此又称为等值性系数。在用复本法估计信度时,两个等值测验可以连续施测,也可以相距一段时间分两次施测。
4. 区分度
【答案】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问。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称作
消极区分;D 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 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5. 表面效度
【答案】表面效度是指测验使用者或被试的主观认识上觉得有效的程度。顾名思义,表面效度就是一个测验在使用者或被试看来,直觉地认为它在测量什么,是否测到了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这种认识是主观的,严格说来,表面效度不算是效度. 它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但是表面效度可以取得被试者的合作。
6. 文件筐测验
【答案】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选拔管理人才使用最多的方式之一。也称公文测验,测验时主试给被试一些公文,这些公文是经理或高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必须处理的,其中有电话记录、命令、备忘录、请求报告等各种函件,是根据每个经理经常会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而设计的,要求候选人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处理后还要通过文字或口头方式,回答这样处理的原则与理由。评价人观察候选人的活动,看他们是否有系统性,是否能建立先后次序,是否能授权下级等。
7. 自评量表
【答案】自评量表指受试者根据量表的题目和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答案作出判断的评定量表。
8. 能力倾向
【答案】能力倾向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此种潜能予以训练后,容易使个人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能力倾向测验
9. 同质性信度
【答案】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10.能力倾向测验
【答案】能力倾向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予以训练后,很容易使个人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能力倾向测验涉及广泛的学习经验,是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各种经验积累的结
果,只能预测一个人在将来某个方面的可能成就,并不能保证这个人这个方面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11.艾森克人格问卷
【答案】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人格问卷。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可测量的特质构成的。他提出人格特质可用两个独立的基本维度描述:情绪稳定性——神经过敏、内向——外向,这两种维度都是连续的,后来艾森克又补充了精神质这一维度。EPQ
,E 、N 、P 分别测量三有成人和青少年两种问卷。每种问卷皆包括四个分量表(即E 、N 、P 、L )
个人格维度,L 是效度量表,测量说谎和掩饰。其中,E 为内外倾性,N 为情绪性,P 为精神质,L 为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12.学习障碍
【答案】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理解和使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言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本心理历程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数学演算方面,可能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这种异常状态包括诸如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阅读缺陷以及发展性失语症
的情形,并不包括儿童因视觉、听觉、运动障碍、智能迟滞、情绪失调或环境匮乏等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有很多表现,但专家们强调对其原因的探讨,因为学习障碍表现的个别差异很大,这些差异也反映在他们对测验工具的选择和康复计划的制定上。
二、简答题
13.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之间有何不同?
【答案】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本质上,它们有相同之处。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成就”。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涵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具体分析如下:
(1)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质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另两者所测验的则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2)就测验的功能而言,成就测验也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后两者的主要功能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练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它们的使用是在教育或训练程序以前,用以反映被试是否有接受某种课程或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成就测验则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它的实施发生在教育、训练过程后。
(3)就测验的技术品质而言,成就测验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14.简述智力测验的局限性。
【答案】智力测验,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一种心理测量工具,用来评估一个个体相对于人群中其他人而言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力测验能很好地预测学术成就,它们也能预测职业上的成功。但是,智力测验有不少局限性:
(1)智商分数的预测效度不高。智力包括人各个方面的能力。个体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很难预测智力的发展趋势。
(2)它缺乏理论基础。目前普遍认为智力是一个人心理能量的综合,包括很多方面,对智力的构成因素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3)存在文化偏见。现有的比较权威的智力测验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而且反映的是中上层阶层的意志,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4)不能包容其他类型的智力。很多智力测验都只是测查智力的一些方面,而目前多元智能、情商概念等都反对将智力等同于语文和数学能力。
15.成就测验的用途有哪些?
【答案】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教育领域。概括地说,成就测验在教育上的用途分为四种,即反馈、评价、科研和选拔安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