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

【答案】期权根据其实际执行日与到期日的关系,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指可以在合约到期曰之前的任何一天执行的一种期权交易形式,它主要通行于美国及亚洲一些期权市场,美国费城证券交易所的期权合约被看作是美式期权的典型代表。欧式期权指仅可以在期权到期日执行的一种期权交易形式,它主要通行于欧洲期权市场,1985年开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开始买卖欧式期权。按照惯例,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的交割应在执行期权后的两个交易日进行。由于美式期权相对于欧式期权而言,给予其持有者较大的行使期权的选择权,灵活性更强,因而期权费也较高。

2. 汇率效应传递的劳动替代约束

【答案】汇率效应传递的劳动替代约束是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要素丰富,从而劳动供给富有弹性,企业相对于工人而言,对工资的议价能力较强,从而能够较为自由地制定工资,在此情况下,当汇率变动时,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存在的一困难。具体而言,出口企业在面对人民币升值这一成本冲击时,本应通过改变生产技术来降低成本,但当存在劳动替代约束时,企业还能够通过降低工资来消化成本压力。

3.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M 与基础货币B 之比。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以

下5项:现金比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1)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也越高;反之亦然。

(2)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

(3)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4)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变大。

4. 支出增减型政策

【答案】支出増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这类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

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以及法定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由此调节外部均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反之,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増加(或顺差减少)。

5. 汇率的国内资源需求缺口

【答案】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国内资源曲线1移向国内资源曲线2[见图(a )],此时,本币应升值(

口更多的国外资源。若本币不是升值而是不变或贬值(

出现国内资源供应缺口(以),以便促进市场进

),在经济增长约束下,就会在纵坐标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势必导致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并可能导致国内资源的过早枯竭。

反之,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外进口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进口资源曲线I 移向进口资源曲线2[见图(b )]。此时,本币应贬值(

多地使用国内资源。若本币不是贬值而是不变或升值(

会出现国内资源需求缺口(以或)以便促进市场更),在经济增长的约束下,就在纵轴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会导致国内资源利用水平低下和就业不足,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6. 临时性不平衡

【答案】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

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7. 固定汇率制

【答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

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两种类型。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固定' 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8. 吸收论

【答案】吸收论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⑴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际收支(E )=消费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代表。 式中, 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 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B 为正);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B 为负);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B 为零)。这表明,国际收支差额取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⑵进一步可以将总吸收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A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

的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要改善一国的国际

代入B=Y-A 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