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家庄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合理搭配原则
【答案】各种国际收支政策,虽然手段有所不同,但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不平衡现象出现时,可能会有多种政策能解决该问题。在所有类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至少存在以下几对互为替代的搭配:①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②支出型政策与融资型政策;③支出增减型政策与供给型政策。
2. 汇率的国内资源供应缺口
【答案】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国内资源曲线1移向国内资源曲线2[见图(a )],此时,本币应升值(
口更多的国外资源。若本币不是升值而是不变或贬值(.
出现国内资源供应缺口(以),以便促进市场进),在经济增长约束下,就会在纵坐标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势必导致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并可能导致国内资源的过早枯竭。
图
反之,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外进口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进口资源曲线1移向进口资源曲线2[见图(b )]。此时,本币应贬值(
多地使用国内资源。若本币不是贬值而是不变或升值(
会出现国内资源需求缺口(以或)以便促进市场更),在经济增长的约束下,就在纵轴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会导致国内资源利用水平低下和就业不足,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3. 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基础的货币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认识的演变,金本位制度经历了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度是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的形状、重量和
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以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并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是国际结算的手段,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金产量日益落后于货币的需求,银行券等纸质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日益缩小,黄金本身参与流通和支付的程度下降,于是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金币)不再流通,银行发行以黄金为基础的银行券(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银行券和黄金通常不能自由兑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发行银行兑换黄金,兑换条件往往是较高的数额,这就避免了日常生活中银行券向黄金的兑换。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发挥的是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广义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银行券发行的准备金储存在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并规定银行券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向外国兑换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殖民地国家就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国际货币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属于金汇兑本位制。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也进一步増加。银行券与黄金之间的法定比价被一再打破,最终银行券(即纸币)脱离黄金而独立流通,于是广义的金本位制被纸币本位所代替,纸币成了独立于黄金的流通和支付手段(见表所示)。
表 各阶段货币制度的特征概括
4. 资本充足率
【答案】资本充足率指商业银行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银行资本组成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核心资 本由银行股本及从税后保留利润提取的公开储备组成,《巴塞尔协议》规定,两部分之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 心资本应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另外,《巴塞尔协议》还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8%以上,核心资本与银行风险资产的比率,即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4%以上。
5.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同时实现,是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前提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冲突,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个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这样,国际金融学就成为从货币金融角度研宄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提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6. 货币-价格机制
【答案】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 休谟,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谟的时代,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的。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下,本国物价水平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便宜,进口商品相对昂贵,出口相对增加,进口相对减少,贸易差额因此得到改善。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1所示)。
图1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汇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2所示)。
图2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7. 资本外逃
【答案】资本外逃()亦称资本逃逸、保值性资本流动。指基于对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资本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动因分为两种:资本安全因素和资本收益因素。资本安全因素既包括政治方面的因素,如: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也包括经济方面的因素,如: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外逃以期保值。资本收益因素是指: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税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预期受益减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