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3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武昌起义

【答案】武昌起义是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共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扩大了武汉革命形势。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难,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杀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一举占领了楚望台。发动起义的士兵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湖广总督瑞潋仓皇逃往停泊在江面的兵舰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江对岸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也分别在11日晚和12日晨光复汉阳和汉口,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

2. 北京政变

【答案】北京政变是冯玉祥192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受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趁吴佩孚的主力在山海关一线与奉军激战之际,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驱逐废帝溥仪出故宫,迫使吴佩孚停战。吴佩孚失败后率残部由大沽口逃往长江一带,直系军阀在京津一带的统治被推翻。冯玉祥将所部改称“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但又请段祺瑞出面维持时局。由于决策失误及张作霖的背信,北京政变成果被张作霖、段祺瑞攫取,冯玉祥辞职引退。

3. 福州船政学堂

【答案】福州船政学堂是1866年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在福州设立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不同。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5. 《应诏统筹全局折》

【答案】《应诏统筹全局折》是1898年1月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六书。主要内容是请求光绪

皇帝厉行变法,指出当前有三件急事:一日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日设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日开制度局而定宪法。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的变法的具体措施。《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6. 学衡派

【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舖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7. 讨粤匪檄

【答案】讨粤匪檄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所发布的檄文。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出师镇压太平军,发布此檄文。主要内容是号召士大夫,为维护名教而战斗。檄文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上升到文化对抗和维护儒教的层面,以动员知识分子镇压太平军。

8. 《革命军》

【答案】《革命军》是邹容撰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积极歌颂革命,号召推翻集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当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9. 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天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我即万理之主宰。

10.国民党一大

【答案】国民党一大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总章》、《改组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宣言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二、论述题

11.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前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立宪派组织立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主要活动

①催促清政府尽早立宪,组织立宪团体。张謇等于1906年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丘逢甲在广东成立“自治会”;谭延闽在湖南成立“宪政公会”。

②控制咨议局。1909年10月在各省成立的咨议局,基本上为立宪派控制。1910年10月在北京成立的资政院,有一半为立宪派所控制。他们利用议论政治的合法地位,要求清政府尽快实行宪政。

③组织迅速召开国会的请愿活动。立宪派于1910年组织三次大请愿,第三次迫使清政府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立即设内阁。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立宪派上书请求另设内阁遭拒,立宪运动失败。

(2)目的

①立宪派害怕革命,企图以立宪来抵制革命。

②不满于清王朝的统治,希望有所改革,以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③维护本身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政权,分享统治权力。但是,立宪运动也有暴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唤起民众民主思想、宣传爱国精神的积极作用。

12.简要述评“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述评:

(1)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在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顾及中国。然而,美国丝毫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侵略的基地。美国政府于1899年9月至11月由国务卿海约翰出面,分别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国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通牒。

(2)“门户开放”的主要内容是:a.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利益不得干涉;b. 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c. 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is 费。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4)其他列强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态度不完全一致。未能取得势力范围的意大利首先赞成。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德国、日本和法国也表示接受。拥有对华贸易绝对优势的英国,虽然衷心赞同,却将刚在九龙半岛取得的“新界”,保留在这个政策的实施范围以外。

(5)美国对列强基本上赞同“门户开放”政策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在外交史上从来没有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