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2. 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3.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4. 《天津条约》
【答案】《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和27日,,桂良、花沙纳同英、法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①英、法公使驻北京;②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地为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外国商船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④修改关税税则;⑤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⑥同时规定,条约的批准书一年以后在北京互换。《天津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
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6. 直皖战争
【答案】直皖战争是1920年直皖军阆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战争。一战期间,皖系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以参战的名义向日本大举借款,用以购置军火、编练军队,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这同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发生利害冲突,直奉联合倒段。1920年7月10日,段祺瑞下达总攻击令,发动对直战争。12日,张作霖派兵人关反段。14日至18日,直奉联军与皖军激战于京畿一带。结果皖系失败,段褀瑞下台,直奉两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
7.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8. 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由毛泽东主持隆重开幕,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经过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有其他四项决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②采用公元纪年;③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国旗为五星红旗。在各章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经济政策、军事制度、外交政策、文教政策的总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9.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原名《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它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宣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到五四运动后期,《新青年》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理论条件。《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0.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
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二、论述题
11.简评现代的新儒学思潮。
【答案】(1)新儒学思潮的内容
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力图援引西学入儒学的一个哲学流派,新儒学一派学者学术观点相当差异,但主张中国文化的复兴在于儒家思想的复兴这一根本点一致。其基本思想取向是以儒家道德为本位,融纳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和科学民主精神,以寻求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具体来说:以儒家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干,在儒家传统里又重心性之学;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一精神实体;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应有敬意和同情;富根源感,强调中国文化的独创性和一本性;有很深的文化危机意识,但认为危机的造成主要是国人丧失自信;富有宗教情绪,对复兴中国文化有使命感。
(2)新儒学思潮的意义
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兴起是百年以来的“中西之争”的一种必然产物。不但中国文化遭遇空前的危机与迷惘,现代西方社会中物质主义、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也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困局,现代新儒学就是在这样双重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其“儒学复兴”论的。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复古主义者,他们一方面探讨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儒家传统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对西方近现代文明持开放姿态,这对克服五四以来的某些片面西化倾向与民族失败主义情绪是有益的。
②在日本侵华引发的国难危机日益深重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挺身为中华文化辩护,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系全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有积极意义的。
③现代新儒家的身份多为哲学家,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形而上的思考,有利于中国哲学传统的现代化,保持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使中国哲学避免了西化的命运。
(3)新儒学思潮的局限性
不过,新儒学的观点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现代新儒学将儒家文化看成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最根本力量与动力,这大概只能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非历史的客观事实与真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