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FS03新闻传播学综合基础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过载”

【答案】“信息过载”是指在一个具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当一个人或一个系统接收到太多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意义确定处理时,发生的信息饱和甚至于过载的现象。信息的意义确定是一个过滤过程、把关过程。当信息被传播、被表现时,受者需要对他所接收到的信息流进行判断和评价,确定与自己有关、有用的信息,而抛弃与己无关无意义的信息。无意义的信息表现容易造成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影响读者对信息的组织处理。如果接收的信息流量太大、太乱,针对某个受者而言,会出现信息过载的可能。

2. 态度

【答案】态度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人某物、某一事情或某种观念的心理倾向。霍夫兰认为,态度由二个部分所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部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认识,情感部分是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行为部分则是由态度对象所引发的实际行动

3. 东方学

【答案】按照萨义德的分析,东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而是经山“将东方东方化”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一大堆主观想像。东方学则可以说是从这类想像中衍生的一大堆话语,这些东方学话语里既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方专制主义、亚细亚生产方式等系统理论,也包括所谓封建、保守、残酷、封闭等刻板印象,还包括大量怪诞不经的描绘、想像、乃至臆造等,从而有效地建构了整套由西方主宰的、名正言顺的现代化/全球化的意识形态。

4. 随机抽(取)样(randomsampling )

【答案】随机抽(取)样是指保证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的调查方法,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级抽样。

5.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thethirdpersoneffect )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一

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6.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7.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答案】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媒介规范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8. 传播学经验学派

【答案】传播学经验学派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被称为经验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义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二、简答题

9. 目前在我国开展的批判学派研究需要做的工作

【答案】(1)对西方理论的演化脉络、经典研究、代表学说、基本思想、哲学倾向、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全面而深入的清理。

(2)对我国传媒面临的和表现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剖、透视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或思路。

从批判性的视角看,我国传媒目前面临国内国际的双重困境,国内方面主要是现代化和市场化所引发的媚俗化倾向,以及由此而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发生的潜在影响; 国际方面则主要是全球化所进一步加剧的信息传播失衡、民族传统瓦解、甚至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

10.何谓全球传播? 全球传播有何基本特点? 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是何种关系?

【答案】(1)全球传播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①全球传播的含义

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globalcommunication )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关于什么是全球传播,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

a. 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它们所带来的,是远距离传播的信息量与质的飞跃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b. 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当中,在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包括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也包括以开拓世界市场为目的的企业,还包括活跃在电子网络上的众多个人。

c. 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国际电话、传真、个人电脑以及因特网上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手段和工具,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心的对象与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他们还必须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而思考和行动。

e. 全球传播中的文化关系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但与此同时,由于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和信息传播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摩擦、碰撞和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2)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联系

二者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其传播主体、传播信息范围和传播目的有很大的交叉性。

①他们最大的传播主体都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

②在范围上,他们都是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

③在传播目的上,他们都有很强的政治性,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占核心地位。

(3)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区别

①概念涵义不同。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