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利润
【答案】企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其他非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利润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除了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功能,也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
2.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答案】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指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个部类。前者义称“第一部类”,后者又称“第二部类”。为了说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揭不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即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进入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和进入消费领域的消费资料。与此相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生产。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实现平衡,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
3.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指以垄断资本为主体或主要方面而展开的竞争。垄断竞争的基本形式包括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以及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在于:
(1)竞争目的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取超额利润; 在垄断时期,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这种垄断利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2)竞争性质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各企业的竞争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 而垄断竟争是以少数大企业在某部门中的垄断为基础的。(3)竞争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用价格手段; 在垄断时期,垄断竞争更加多样化,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采取的手段还包括垄断技术、垄断原料来源等,甚至运用政治的和暴力等手段,以达到打垮对手的目的。
4. 政治经济学
【答案】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5. 相对过剩人口
【答案】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多余”的人口。它包括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只种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6.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必然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也可以仅仅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是说要衡量某一商品价值的多少,并不需要把现实的货币摆在那里比较,只要写出或说出值多少货币就可以了。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这里的生产过剩小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是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在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从上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一个周期。一般说,它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危机的爆发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通过破坏生产力这种强制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短暂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但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可能从根本卜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得到发展。
8. 价值增殖过程
【答案】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问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因此,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可见,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9. 资本国际化
【答案】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一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从其出现在世界上起,从本质上说它就是国际的,资本进行榨取剩余价值的活动,从来就不受国家或民族地域疆界的限制。它要开拓世界市场,要到遥远的异国去寻找原料,要不远万里地掠夺和榨取其剥削对象。正是资本的这种国际性的本质,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化,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具体形态的国际化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是小同的。最早表现出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是商品资本,然后是货币资本,最后是生产资本。
10.固定资本更新
【答案】固定资本更新是指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下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下进行补偿。固定资本更新必须设立折! 口基金。折旧基金(或折旧费)是指按照I 司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货币准备金。折旧基金等十固定资本的价值除以它平均使用的年限。提取的折旧基金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称为折旧率。固定资产经过使用后,其价值会因为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步以生产费用形式进入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构成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的一部分,并从现实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由于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其平均使用年限内,在物质形态上总是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不到全部磨损,不需要更新。因而逐步提取的折旧基金,可以起积累基金的作用,用于扩大再生产。
二、简答题
1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
【答案】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形态的国际水平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商品资本国际化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的形态是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依次变化的。在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后,它又重新回复到已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形态。但在资本国际化的过程中,各种资本形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却并不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最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