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剥夺

【答案】对相对贫困内涵的拓宽部分做出规范的概念是社会剥夺。英国学者汤森最早将“相对剥夺”的概念用于定义与度量贫困。按照他的解释,“相对剥夺”是指社会上一般认为或风俗习惯认为应该享有的食物、基本设施、服务与活动的缺乏与不足,即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2.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3. 复演理论

【答案】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四个阶段。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青少年时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飘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复演论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 非干扰性研究

【答案】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5.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6. 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案】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论述题

7. 社会问题及公共问题被认定为社会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1)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狭义的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凋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一种社会现象能否成为社会问题,应有一些必备的条件,应有一些共同具有的成分。 ①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R.C. 富勒提出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前者表现为威胁社会运行安全的一种或数种情况; 后者表现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这种危害,并有组织起来消除这种危害的愿望。

②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C.W.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提出要注意区别个人麻烦与公共问题这两个方面。他认为,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同时又使个人深感其害的不一定构成社会问题。只有超出个人特殊生活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制度或历史有关的,威胁社会多数成员价值观、利益或生存条件的公共问题,才构成社会问题。

③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越来越重视社会问题构成要素的分析。R.K. 默顿提出二维分析法,认为社会问题从类型角度可分为社会解组与社会越轨,从表现形式角度可分为外显性社会问题与潜在性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破坏性或紊乱性,而不在于主观、客观或外显、潜在这些条件上,因此,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包括三条:社会性、紊乱性和破坏性。

④中国社会学家大多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社会问题的构成:a. 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 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c. 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d. 这种失调

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3)由此可知社会问题及公共问题被认定为社会问题应具备以上所述的条件,还应表现出以下的特征:a. 普遍性和变异性:b. 复合性和周期性:c. 破坏性和集群性。

8. 专业目标、专业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答案】专业目标、专业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社会工作的专业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通过助人活动使人与社会摆脱困境而获得发展。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个人或群体充分调动内在或外在资源以获得充分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是通过调动人的潜能、促成各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来实现它的专业目标的。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这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直接目标;

②推动专业理论的发展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创新。

(3)专业目标和专业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适应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不论是社会工作专业还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必须建立起能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机制,以确保专业和专业教育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这个专业教育体系必须由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来完成。

9. 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案】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间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体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