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效率评估
【答案】效率评估是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同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2.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通常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个狭义的社会福利定义。有关社会福利的界定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中国以狭义的社会福利表示社会福利服务,或称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
③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上,它着力在保障其服务对象一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④社会福利应该偏重于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而向人们提供资金保障则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成。
3. 社区矫正
【答案】社区矫正是指社区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罚相对。社区矫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社区矫正强调对非监禁者执行的活动; 对象是罪犯; 场地是非监禁机构的社区; 管理者是专门的国家机关; 时间是刑事判决、裁定、决定确定且生效的期限; 目的是矫正服刑罪犯的犯罪心理、意识、恶习性质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广义的社区矫正,其工作队伍除专业矫正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这一执行主体之外,还包括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辅助工作者。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帮助矫正对象改变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还要促进其完成再社会化。
4. 家庭社会工作
【答案】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可以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5.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6. 人格结构
【答案】根据心理分析理论的看法,人格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制约。
(1)本我是生物的我,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
(2)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3)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
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 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二、论述题
7. 非干扰性研究的类型。
【答案】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以及内容分析。
(1)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就是对既有统计数据进行剖析以进一步发现其信息,可以直接达成研究目的,也可以为大型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现存统计资料可能存在有效度和可信度问题。前者即资料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信息,后者即资料在不同时间地点是否保持接近或一致。现存统计资料也可能并不覆盖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测量手法可能并不有效代表所测的变量和概念。因此,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资料进行审核,以保证分析的质量。
统计资料审校要完成如下工作:
①了解其来源、目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技术,以对其背景有全面把握。
②了解资料的指标定义、分组、统计范围等信息从而判断其可比性。
③对可疑资料进行逻辑检查和重复检查。
研究者可采用多角度方法整合不同研究者、不同时间、不同方法获得的同一主题的资料,以发现可靠资料和校钊一有关信息。
(2)比较法
比较法有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目的是寻求发现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方的事件的共同特征。力图超出他人的发现,根据原始数据提出自己的结论。
比较法以现存非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这类资料包括案主的个人资料和个案记录、公共资料、服务机构资料、政府资料、学术机构报告等。这些资料可归入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类,前者指
对某些事件的第一手记录; 后者是依赖于初级资料对过去现象进行描述。
避免资料错误是比较法的关键。初级资料可能存在错误,如,案主可能提供不准确信息; 次级资料则在初级资料偏差甚至错误时重复其错误,导致研究者的视角偏差。因此,必须对分析前资料进行审核。对初级观察资料,要关注其是否严格按照调查提纲获得,如果资料由多种方法和角度获得就应进行比较,并注意观察时间的长短; 对初级访问资料,要关注被研究者的态度、熟悉程度等状况; 对于次级资料应搞清文献的作者和出版者的背景,注意文献编写时间,留心伪造文献。其实,无论初级还是次级资料,采用多角度方法是防止错误的有效手段。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将质性资料转成量性资料的方法,由不同内容的编码和列表分类等工作组成; 它要求研究者首先形成因变量的操作定义,然后细化所测内容,再开始观测、分类和记录,从而发现变量特征和不同变量之间的联系。
编码和抽样是其最重要的工作。首先,编码必须提炼概念结构,对变量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编码还要确定分析单位,单词、短语、句子、段落、节、章、书、作者、书籍等都可成为分析单位。其次,建立抽样框并采用随机方法抽选若干单位。其中,抽样单位不一定等同于分析单位。然后,对抽中单位依托概念化和操作化后的分类方法进行编码。直接可见的文献内容称为显性内容,编码可采用类于标准问卷的编码方法; 非直接可见但含于信息中的内容被称为隐性内容,编码依赖于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专业性。编码必须采用数字形式,并有必要将变量的编码汇总成册,而根据编码手册就可初步分解文献内容。
8. 什么是社会工作研究? 试述其功能。
【答案】(1)对于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界定
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为了发展社会工作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称为社会工作研究,它与关于社会工作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在所用理论和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及目的诸方面有区别。
①茅克认为有系统地寻求未知答案,或有系统地验证某些假设,并将之用于社会工作领域中,即为社会工作研究。这里强调了社会工作研究的科学的一面,即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用于社会工作的过程。
②波兰斯基把社会工作研究定义为将社会福利工作计划、组织或机构之功能与方法的效力加以精密的探索与科学的检定,寻求一般原理与法则以发展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观念与理论的活动。它是一种实用技术,能使社会工作知识和技术更为有效与科学化。
③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为两个层面,即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展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的理论,应用研究则以解决社会问题、改进社会现状为己任。在应用社会研究中,又可分为一般性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后者以制定或修订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社会工作研究属于应用研究,这是由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2)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
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研究对于社会工作的全过程都十分必要,它对于社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