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红旗》杂志

【答案】《红旗》杂志是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中共中央主办,总编辑是陈伯达。该刊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理论刊物,旨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年6月,《红旗》杂志停刊。

2. 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

【答案】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是1983年3月底至4月初,由广播电视部召开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明确了“坚持自己走路,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方针,提出要从局部改革进入整体改革,以改革新闻节目为突破,带动教育性、文艺性和服务性节目的改革。会议还制定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彻底改变了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对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3. 王芸生

【答案】王芸生开始为《益世报》写稿。1928年,王芸生担任《商报》总编辑。后被张季鸳发现,请进了《大公报》编辑部,负责编地方版新闻。1931年9月至1934年4月,王芸生完成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1935年,王芸生被提拔为《大公报》编辑主任。1936年4月,到上海任《大公报》上海版编辑主任。1938年)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发刊,王芸生任渝馆总编辑,社评委员会主任。1941年9月,张季莺病逝,王芸生就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大公报》的工作是辛苦的、勤勉的,在新闻编辑、采访,尤其是新闻评论的写作方面,是有贡献的。

4. 《香港船头货价纸》

【答案】((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11月3日由开刺报馆创办,周三刊,实为英文《开刺报》的中文版。该报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该报后改名《香港中外新报》,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发行对象扩大为一般市民。1872年5月4日后,该报每日另出《行情纸》,为读者提供市场信息。1873年,《香港中外新报》改版为日报,之后又脱离《仔刺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出至1919年停刊。

5. 《光明口报》

【答案】《光明日报》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49年6月16日创刊于北平,为对开4版综合性报纸。首任社长、编辑分别是章伯钧、胡愈之。1953年1月改组成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主办的报纸。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传播国内外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文教界、统一战线方面的动态、成绩和经验。以多种学术专刊见长。《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专刊,为繁荣学术提供了重要园地。

6.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答案】《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于1831年7月28日创刊,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该报创刊后积极鼓吹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东印度公司和为美国利益辩护,并同《广州纪录报》展开激烈的争论。1832年4月14口,该报进行改版,并将报名简化为《中国差报》(一译《中国导报》)出版。1833年10月,《中国差报》因编辑伍德离华而停刊。

7. 《前锋》月刊

【答案】《前锋》月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1923年7月由中共中央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如它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

8.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和民国元年的500家相比,锐减300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因为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9. 《民报》

【答案】《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从、纪事、译丛等栏目。其报刊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其宣传内容主要有: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大量报道和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1906年,开始与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使其悄然停刊,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1908年10月,该报因日本政府的刁难被迫休刊。1909年9月,短暂复刊。1910年2月终刊。

10.尼尔·波兹曼

【答案】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波兹曼认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另外由于电视传媒仅仅是单向沟通,无法与观众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它也就没办法实行教育的职责。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传媒适合传播不同的信息。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答案】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无线电视”或“港视”、TVB ,是香港著名电视台之一。该台于1967年11月成立,是由香港利氏家族的利孝和同邵逸夫等香港知名人士以及一些外资财团合股创办的。无线电视设有中、英文两台,分别称为“翡翠台”和“明珠台”。初期是黑白电视,1971年开始用彩色发送。该台每天都有1/3以上的自制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其收视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电视台。该台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

12.“苏报案”

【答案】“苏报案”是清政府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的一次镇压。《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6月30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7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7月30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1904年5月21日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

13.《群众》周刊

【答案】《群众》周刊1937年12月11日创刊于汉u ,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编辑兼发行人为潘梓年,实际主持者为许涤新。该刊以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为宗旨,同时还经常刊载介绍马列主义的译著和论文。1938年10月日军进犯武汉后,《群众》周刊被迫停刊,同年12月迁至重庆复刊,1943年1月改为半月刊,1947年3月2日停刊。

14.“九台式”

【答案】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利用电话线路播出的九台县广播站建成,为当时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发展有线广播提供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模板。同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九台县广播站的建站经验,并把这一利用电话线路建立广播站的方式称为“九台式”。会议结束后,“九台式”广播站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当时我国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