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12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21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29 2017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808管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40
一、名词解释
1.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2. 企业资源计划(ERP )
【答案】企业资源计划(ERP )是在MRP II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要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理解ERP :
(1)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 )的管理思想。
(2) ERP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 )、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ERP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计划?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案】(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 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
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
②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What —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 —为什么做? 原因。Who 一一谁去做? 人员。Where 一何地做? 地点。When 何时做? 时间。How —怎样做? 方式、手段。
③计划的性质
a. 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b. 计划T 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c. 一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d. 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④计划的分类
(2)计划编制过程
①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必须认识我们将要走向何方。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可以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指明主要计划的方向,而主要计划又根据反映企业目标的方式,规定各个重要部分的目标。而主要部门的目标又依次控制下属各部门的目标,如此等等。沿着这样的一条线依此类推,从而形成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目标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②认清现在
计划是连接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的一座桥梁。目标指明了组织要去的对岸。因此,制定计划的第二步是认清组织所处的这岸,即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即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即考察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随时问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应。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的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研究环境给组织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自身的实力与不足,还要研究环境、对手及其自身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计划的方法”将对此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③研究过去
虽然“现在”不必然在“过去”的线性延长线上,但“现在”毕竟是从“过去”走来。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为演绎法,一为归纳法。演绎法是将某一大前提应用于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归纳法是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前提。现代理性主义的思考和分析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以上两种,即要么从己知的大前提出发加以立论,要么有步骤地把个别情况集中起来,再从中发现规律。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情况,研究过去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形式。
④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的假设条件,是关于我们所处的此岸到达我们将去的彼岸过程中所有可能的情况。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容易协调。最常见的对重要前提条件预测的方法是德尔菲法。
⑤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三个内容: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要求拟定尽可能多的计划。可供选择的行动计划数量越多,被选计划的相对满意程度就越高,行动就越有效。因此,在可行的行动计划拟定阶段,要广泛发动群众,允分利用组织内外的专家,通过他们献计献策,产生尽可能多的行动计划。
具体的方式有头脑风暴法、提喻法。评价行动计划,要注意考虑以下几点:
a. 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
b. 要用总体效益的观点来评估计划;
c. 既要考虑到每一计划的许多有形的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许多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
d. 要动态地考察计划的效果,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损失,特别注意那些潜在的、间接的损失。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这一阶段的最后一步是按一定的原则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较优计划。
⑥制定主要计划
完成了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后,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拟写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IH ”的内容,即What (做什么)、Why (为什么做)、Who (谁去做)、Where (何地做)、When (何时做)、How (怎样做)。 ⑦制定派生计划
制定好主要计划后,计划工作并没有完成,还须为涉及计划内容的各个部门制定支持主计划的派生计划。几乎所有的主计划都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和保证,完成派生计划是实施主计划的基础。 ⑧制定预算
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在做出决策和确定计划后,赋予计划含义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计划转变成预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