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基础(金融硕士)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均衡
【答案】市场均衡即市场总供求均衡。总供给(AS )是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服务构成,大致可分为两种: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D )是由指向于市场的支出构成。也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消费支出; 二是投资支出。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一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2. 自主性失衡(Autonomous Disequilibrium)
【答案】自主性失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引起的失衡。自主性交易主要是指各经济主体或居民个人出于自身特别的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等,进行的交易活动。通常,自主性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长期资本与金融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与金融项目。当这些交易的差额不为零时,便发生了自主性失衡。由于国际收支平衡一般就指自主性平衡,因此,自主性失衡即可视为国际收支失衡。
3. 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答案】货币性小平衡是指由于一国的价格、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相比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进口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日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
4. 货币局制
【答案】货币局制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百分之百)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货币局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度的一个特例,或者说,是一种极端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种货币局制度的特征是:(1)本国的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固定汇率联系,这种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 (2)本国的通货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
建立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不具有独立建立自己货币制度的政治经济实力。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一些商品或某一国家,货币局制度是一种选择。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5. 国际储备
【答案】国际储各又称自有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和。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一国货币当局持有,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经济实体持有的储备资产。国际储备的形式有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组成。
国际储备的作用为:①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它起着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媒介的作用。②具体到每一国家来考察。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
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个国家讲,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货币当局收购的黄金等渠道获得。从世界的角度讲,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1)黄金的产量减去非货币用金量; (2)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我国近年来的国际储备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际储备已经达到二千六百多亿美元,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6. 分离定理
【答案】分离定理是指函数将决定投资者在效率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就是说,效用函数将决定投资者持有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份额的作用。根据分离定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风险资产的选择。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对每一项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各资产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资产组合集合及其效率。在这一阶段内,投资者只需考虑每项资产的期望收益、方差和相关系数,即只考虑风险资产本身的特性,而无需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因此,不管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多大,只要他们对风险资产的特性的判断相同,他们将选择同样的风险资产组合。
第二阶段是最终资产组合的选择,投资者将选定的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构造出一个新的资产组合集合,即考虑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后的总的资产组合集合的效率边界。在这一效率边界上,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安排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例,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
7.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 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 三是作用十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所以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按照货币需求中自变量的性质及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这些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
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 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 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M 为货币数量; V 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与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M 为货币数量; K 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Y 为一定时期内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
数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PY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水平)
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Y 表示国民收入,i 示利率,L , 表示M , 与Y 的函数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函数关系)
量; P 表示价格水平; 表示为满足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表示物价的预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
期变动率; 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 Y 表示货币收入; u 为其他随机因素。
8. DD 模型
DD 模型是由Diamond 和Dybvig 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在1983年提出的。DD 模型包括【答案】
三个基本观点:一,银行开办活期存款可以通过在那些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消费的人们之间进行较好的风险分担来改进竞争性的市场; 二,提供这种改进的活期存款合同有一个大家不希望的均衡(银
,处于这种均衡状态时,所有的存款人都很惊慌并且马上提款,包括那些本来是愿意把钱行挤兑)
继续存在银行里的人; 三,银行挤兑引起实际经济问题,因为即使是健康的银行也会失败,这造成贷款被收同,生产投资被终止。为了制止或阻止银行挤兑,传统的工具有暂停存款变现和政府存款保险。
二、简答题
9. 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基本构成。
【答案】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精神,银行资本应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组成。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依据这一精神,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具体情况规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随着我国银行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适应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就有关银行资本构藏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帮补充。根据2004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如下内容。 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1)核心资本。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实收资本或普通般; ②资本公积; ③盈余公积; ④未分配利润; ⑤少数股权。
(2)附属资本。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重估储备; ②一般准备; ③优先股; ④可转换债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