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52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山石》是唐代_______的七占代表作。
【答案】韩愈
【解析】《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2. 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_______》。
【答案】七发
【解析】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七发》鸿篇巨制,韵散结合; 采用问答的形式结纂全篇:笔墨铺夸,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这些都是成熟的汉大赋的显著标志。
3. 老冉冉其将至兮,_______。
【答案】恐修名之不立
【解析】出自屈原《离骚》。这句话的意思是衰老渐渐来临,“我”担心自己的美好名声难以树立。诗句反映了作者屈原欲建功业却又担心时不我待的心情。
4. 著名的“红拂夜奔”出自唐代传奇故事_______。
【答案】《虬髯客传》
【解析】“红拂夜奔”出自唐传奇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形容女子不为世俗礼教束缚,敢做敢为,且有才华,重英雄,识英雄。
5. 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6.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一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骄赋名篇_______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答案】鲍照; 《哀江南赋》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之作,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7.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8. 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_______》。
【答案】咏史
【解析】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词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二、简答题
9.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答案】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生动深广、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 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己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 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
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2)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它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如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玄宗沉酒声色的情景。杜甫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如《无家别》写道故乡荒凉,老母病死,归来无家,而只得再次从军,令人不忍卒读。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之下,为之动情。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却与战乱灾难息息相关,从他的感枪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3)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则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可以说,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杜甫的创造与贡献。
10.《水浒传》产生于什么时代? 作者是谁? 简要谈谈你对其中主要人物宋江形象的看法。
【答案】(1)《水浒传》的产生时代及作者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多数学者认同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
(2)对宋江形象的看法
宋江这一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他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自《水浒传》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其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其人物的复杂性。
①通过宋江的形象可以看到绿林人格崇拜。宋江是梁山好汉的头领,他以义的言行赢得众好汉的信服,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等义举。
②宋江身上体现了墨家思想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由于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他们只有以暴力对抗天子,努力营造天下人皆相爱的乌托邦世界。
③宋江是一个唱着招安挽歌的悲剧人物。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却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是痛恨直接压迫他们的人,却依然依赖着使他们遭到最终灭亡的至高无上的皇权,从而最终导致梁山义军魂丧蓼儿洼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对其中众多英雄人物的细致刻画和塑造,将这部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提升了一个高度,使其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