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榆林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贺佩蓉
摘要:能源富集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阵地。随着西部能源富集区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地方经济增长的势头十分迅猛,为此类地区摆脱教育与经济的恶性循环提供了契机。分析西部能源富集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陕西榆林市这个西部能源富集区的典型区域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该区域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内在关系,剖析了在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促进榆林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榆林市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第二部分为“榆林市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素质”;第三部分为“榆林市教育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为“榆林市教育与经济非协调发展分析”;第五部分为“榆林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研究表明:近年来,榆林市教育与经济发展在速度和规模上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表现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但二者前进的步伐并不协调,即教育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其结构和层次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榆林的初等教育、普通教育、全日制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均发展较快,但这些教育类型大多是以单一的文化知识教育为主,特别是城乡教育都沿用大城市教育模式,为升学而办学的倾向十分明显;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则十分滞后,这种落后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不足,而且体现在专业设置上缺乏技术性和实用性。
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偏小、速度偏慢、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不仅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素质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教育投资的效益。因而必须有效地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榆林市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高速增长对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也要花大力气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自身,以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此,一是要坚持教育适度优先,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确立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经济的新观念;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二是要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在实施教育先行的战略时应突出基础教育的地位,把加强、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切实解决城镇中小学入学难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夯实县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努力延长青少年受教育年限;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对普通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将巨大的人口负担变为充裕的人力资源。三是重点调整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紧密结合。要摒弃以农为主的职教办学模式,紧密结合能源资源开发,增加矿山机电、应用化工技术等与能源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强化实用技能培训,落实校企联办,产学结合,以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大力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工文化及技术培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和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四是改革和扩大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专门型人才。支持地方性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充分利用其他的高等教育资源,如加快电大分校及各县工作站发展,建成远程教育中心;加快高等技术学院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榆林市 教育与经济 协调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