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答案】《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指《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复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方针:①“不党,’,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 其害国者,纠弹之,’o ②“不卖”,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③“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④“不盲”,指不“随声附和”、不“评低激烈,昧于事实”,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了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
2. 《急选报》
【答案】《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两份明代报纸原件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万历八年(1580年)在北京出版,小册状,有报头,全部使用雕版印刷。正文部分逐个介绍被“急选”的162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纸张和印刷的质量都不高,说明是为了抢时间草草印出来的。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很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报纸了。
3. “白卷事件”
【答案】辽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1973年6月30日参加大学招生的物理化学考试,回答不出考题,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给有关领导的信,表示对文化考试“有着极大的反感”。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毛远新,指示在《辽宁日报》上发表。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加卜编者按,发表张铁生的信。编者按明确认定:“他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四人帮”本来就把当时的文化考试视为“反攻倒算”,得到张铁生的信,如获至宝,立即作为“反潮流”的典型,大加颂扬。《人民日报》和全国报纸都加以转载。《文汇报》于8月2日转载,比《人民日报》还早,8月4日起又就此信开辟《选什么样的人上大学》专栏。8月29日,该专栏发表署名姚青新的文章《劝君莫奏前朝曲一一评对张铁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