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830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吸入颗粒物【答案】可吸入颗粒物又称可吸入粒子,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

等于10

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或半数致死浓度

3. BOD 、TOC 和TOD 【答案】BOD 是指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气量,一般用5天的测试结果,即表示。DO 值越小,值和COD 值越高,还原作用越强。

TOC 是指水中所有的有机碳。它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TOD 是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氧化需求的氧气量。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的表示。

4. 生物转运

【答案】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根据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二、简答题

5.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6. 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1)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新的生物量大的超积累植物。

(2)筛选生物量大、具有中等积累重金属能力的植物。

(3)采用植物基因技术,培育一些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超积累植物。

(4)深入研究超积累植物和非超积累楦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从而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调整植物种植和收获时间、施加土壤改良剂或改善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效益。

7. 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分别为:

(1)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2)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动物得癌症的作用,其使体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

(3)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或畸胎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具有致畸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畸物。

三、论述题

8. 己知

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请用

图表示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 的关系。

【答案】

(1)

(2)

(3)

(4)

(5)

用图表示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的关系见图。

图 水中溶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