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807环境学之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硫酸烟雾【答案】硫酸烟雾又称伦敦型烟雾,是指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

、湿度较高和日光较弱的气象条件下。颗粒物以及由

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

2. 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浓缩因子

【答案】生物富集因子又称生物浓缩系数,是指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即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3. 大气稳定度

【答案】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

表明大气是稳定的;大气是不稳定的;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处于平衡状态。有关,若

4.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二、简答题

5.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

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6. As 的生物化学效应有哪些?

【答案】砷的生物化学效应如下:

(1)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2)三价砷对线粒体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砷酸盐可减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或使之不能偶联。

(3)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人和动物体内的许多器官产生影响,如造成肝功能异常等。

(4)无机砷影响人的染色体。在服药接触砷(主要是三价砷)的人群中发现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5)在含砷杀虫剂的生产工业中,呼吸系统的癌症主要与接触无机砷有关。

(6)无机砷影响DNA 的修复机制。

7. 大气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如下:

的重要来源,具体反应式如下:【答案】大气中(1)对于清洁大气的光解是大气中

(2)对于污染大气

如有和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以产生具体反应式如下:

其中,的光解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三、论述题

8. 简述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答案】对化学合成反应产品进行彻底分离,加以充分利用副产物,则会大大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分离技术既有利于提高产品纯度和经济效益,又可增强其环境友好程度。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如下:

(1)分子印迹技术

此种技术是在亲和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实际就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技术。即在层析介质制备时将欲分离的目标分子引入,使合成的介质中留有目标分子的空间印迹,从而提高介质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

方法是先将欲分离、识别物质的模板分子与具有官能团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大孔、网状聚合物,经溶剂洗脱或水解作用除去模板分子,这样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如此形成的空穴即可与混合物中欲分离的模板分子产生特异性的亲和作用,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

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需要三种基本物质,即欲分离、识别物质的纯品,带有官能团的聚合物单体和合适的交联剂。

(2)纳滤膜分离技术

纳滤膜是一种新型分离膜,

它可能具有左右的微孔结构,

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

的物质,性能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

纳滤膜分离过程也是不可逆过程,膜内传递现象以非平衡热力学模型表征。它对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和盐的分离效果很好,还具有不影响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节能、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乳制品、制药等行业,如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果汁的浓缩等。

(3)超临界流体络合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具有选择性溶解物质的能力,且这种能力可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因此,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可从混合物中有选择地溶出其中的某些组分,然后通过减压、升温或吸附将其分离析出。

9. 阐述原位生物修复与异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答案】按照修复实施的场址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原位生物修复的特点

原位生物修复在污染的原地点进行,不挖出或抽取需要修复的土壤及地下水,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利用生物通气、生物冲淋等一些方式进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