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06教育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功能固着

【答案】功能固着是指一个物体经常用于某种特殊的功能而使人们把该功能固定于这种物体的现象。如盒子是装东西的、笔是用来写字的等。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常常难以摆脱物体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第一次发现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他要求被试使用五种熟悉的工具解决五个新问题。实验组在解决问题前对工具的习惯用法进行了练习,增加了功能固着的倾向; 控制组则直接解决问题。结果是控制组的成绩大大超过了实验组。克服功能固着需要功能变通,即人们灵活地使用己有的工具或材料,使它们服务于当前解决问题的目的。功能变通一方面要求解决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2. PASS 模型

【答案】PASS 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J.P.Das )结合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提出的研究认知活动的模型。PASS 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 模型认为,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务往往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个体如何加工这些信息也是计划的功能,所以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也要受到计划的影响。

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答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不对咨询者的行为做任何评价,但要真诚投入感情与其交流,给予来访者以积极的关注,使其能自由发掘他的全部概念和经验,从而形成一致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在他的自我理论中提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认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对爱,尊重,同情和关怀这一类情感的需要,称为积极关注的需要。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只有在个体做出社会赞许行为时,人们才会关注他,其关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关注被称为有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这种有条件关注使人们被迫否定自己对经验的体验而迎合他人的标准,造成自我和经验间的分歧,最终可能导致顺应不良。所以在他的心理治疗中,主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4. 前摄抑制

【答案】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的现象。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四个无意义音节表,然后分析对每个字表的遗忘情况。结果是对第一个字表(即首先识记的)遗忘最少,第二个字表次之,第三个字表又次之,对第四个字表遗忘最多。这一结果表明,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二、简答题

5. 对人认知与对物认知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案】(1)联系:从认识的对象来讲,人际认知是对人的认识活动,它与对生活环境中各种物体的认知有相同之处,即都是认知者的主观经验,由于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们与现实中的原型并不完全一致,同是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2)区别:

从认识的对象来讲,人际认知是对人的认识活动,它与对生活环境中各种物体的认知有相同之处,即都是认知者的主观经验,由于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们与现实中的原型并不完全一致,同时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①对人认知远比对物认知复杂。物所具有的静态的、稳定持久的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多,同类物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小,因此比较容易直观地去认识和把握。但人的特征变动不居,其变化发展复杂多样、持续不断,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之间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而且人与人相互之间在经验、需要、态度、人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较大。

②对物认知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颜色、形状、质地等)来进行的,较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人认知则不仅要受人所具有的客观物质特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受到人的身份地位、名望等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③人对物的认识是单向过程; 而在对人认知中,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是复杂的、双向互动的认识活动。

6.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有: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

描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或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以获得真实的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它涉及对个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外部环境与自身主观心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要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容易,由于人的行为背后有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就要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

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

预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心理学的目标之一是能够准确地预测人的心理和行为。人的心理现象尽管纷繁复杂,但是有规律可循,因此是可以预测的,但必须在准确测量和正确描述的基础上,才能推知其心理发展或行为变化的可能性。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4)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

控制的目的是引导或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无论是培养心理素质还是矫正异常行为,心理学的原理与行为矫正技术都能够比较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产生。

7. 有些人认为,教给学生知识,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你认为对吗? 请你沦述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答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能力和知识、技能并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显著的区别。

(1)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而能力是保证个体完成各种活动的心理基础。

②发展速度不同。知识、技能较容易获得,而能力的形成则比较缓慢。然而,能力一旦形成,要比知识技能稳定得多。

③知识技能并不等于能力。只有那些能够灵活迁移和使用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2)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

8. 抑郁症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抑郁症的心理障碍的表现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打牌、种花草等也觉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气臼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