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意识形态的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共谋

关键词:共谋,意识形态,文学翻译,Uncle;Tom’s;Cabin

  摘要

在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合作的《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一书中,巴斯奈特引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概念——共谋。本文拟对巴斯奈特所提出的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论述共谋概念的定义、主体与客体、以及共谋的实现。笔者认为,共谋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积极的翻译策略,其主体为译者、原作者以及译入语读者,其客体则是源文本、源语文化以及目标文本以及译入语文化。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共谋是通过译者就两个不同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与原作者和译入语读者进行协商对话而实现的。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共谋是通过译者的具体文本处理技巧实现的。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结合林纾和林玉鹏对斯托夫人所著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译本,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讨论作者和译者之间、译者和译入语读者之间共谋的实现。本研究不但对于翻译理论建设有其一定的意义,而且对于跨文化交际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笔者认为,通过共谋实现的翻译活动虽然可以达到对原作和原语文化的推广传播,并实现对译入语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但是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脱离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汲取国际方式的同时,我们不但要不断思索如何保护本土文化、树立本土文化的地位,同时也要抛却意识形态的成见,倡导不同文化共生并坚持多元文化互补。只有这样,翻译活动中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操纵作用,通过共谋推动译入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积极发展,真正实现和谐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