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9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17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25

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34

一、名词解释

1. 齐白石

【答案】齐白石,原名齐纯芝,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书工篆隶,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画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2. 瓦当

【答案】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薯餐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3. 瘦金体

【答案】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瘦金体”体现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时代审美趣味,又具有强烈的“如屈铁断金”的个性色彩。代表作为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其中《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4.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5. “吴带当风”

【答案】“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6. 马踏飞燕

【答案】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单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作者巧妙地让燕华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集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典范。

7. 《挥扇仕女图》

【答案】《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侍桐等几组。作品中的器物、环境(如纵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并能烘托出槟妃在秋风中寂寞无聊的忧郁之情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8.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答案】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技艺,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风貌的一幅绘画杰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的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10.颜真卿

【答案】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

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二、论述题

11.论敦煌石窟、云岗古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

【答案】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石窟,皆以佛教造像著名。

(1)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45000平方米。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莫高窟保存的千余年历代壁画和彩塑,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佛教艺术从5世纪到14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云岗石窟现存大小造像50000余躯,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就崖雕造佛像,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其雕像雄伟粗壮,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3)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古阳洞等。其造像多为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服大袍、褒衣博带,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优雅端庄,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是形成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罕见的。

12.试论“意在笔先”在美术创作中的合理性。

【答案】“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出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他赞扬吴道子画所作的评语。这句话说明画者的意图,包括着主题的构思,形象的刻划,笔墨的运用,在动笔之前,已经都考虑成熟,这样在落笔时才可以脱颖而出,画作完了,画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图在画上也永存下来了。“意在笔先”在美术创作中的合理性体现在:

(1)“意在笔先”这一思想对艺术创作中主客体的重要作用作了正确的概括,有利于艺术家更完美地反映客观世界。作者要对他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认识和审美情趣,在头脑中进行艺术加工、从而才能把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艺术家自身的修养与境界可以直接表现在画作上。

(2)在创作之前,要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构思,包括表现的题材、选择的内容、创作的形式等,然后落笔。一般说来做到“意在笔先”是能够创作出比较理想的作品的。卫恒《笔阵图》说的“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即是这个道理。

(3)意在笔先为创作的成功具备了条件。在意面前,笔只是供驱使之物。现实生活是繁杂琐屑的,而且有难以摆脱的愁烦。这些杂念如果也进入创作过程,必然干扰了书写绘画的纯粹和畅达。尤其是创作长篇巨制,构思尤须深入细致,准各过程也相对长一些。意在笔先使一个人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