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613中外美术史二[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长信宫灯
【答案】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力一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
2. 风俗画
【答案】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是健康自然的社会风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画像石、画像砖、北宋张择端《清明上可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3. 仰韶文化
【答案】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4. 扬州画派
【答案】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悍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5. 博山炉
【答案】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6. 黄公望
【答案】黄公望为中国元代山水画四家之首,他十分注重师法自然,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他的作品以书法中的草糟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其传世名作是《富春山居图》。该画作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令人叹为观止。
二、简答题
7. 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1)《画品》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2)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标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3)《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谢赫的《画品》及“六法论”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8. 简述宁懋石室画像的艺术特征。
【答案】宁愈石室画像,北魏线刻,于河南洛阳出土。其艺术特征是:
(1)用石材雕筑成一悬山顶木构形式的房屋,石室的内外壁上以阴线刻着人物画:门外二侧线刻二武将,山墙内外线刻出行、危厨、孝子故事,室内正壁刻三贵族人物画像,每人或回首、或拈莲花或玩鸟,均有一侍女陪同,形态雍容大度,动态刻画细微。
(2)画中布满山石、树木,有著“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的特定时代的装饰风格。
(3)画中人物多秀骨清像的面型,这类人物在面部表情上虽未见更多著笔刻画,但彼此的不同身态、不同动作之间自有一种情意上的联系。环境刻画具体生动,是北朝晚期成熟的作品。
(4)正壁3位贵族像,当系宁氏己故之亲族,己脱离了类型化的表现,其形象饱满,神态飘逸,在举止动作间,表达得也十分细腻,技法之纯熟已能预示出隋唐人物画即将取得新成就的前景,与其他画幅在绘画水平、画面处理上相比,有著较大不同。
9. 简述中国画“三远”的含义。
【答案】三远,山水画技名,既涵盖的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1)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所见的巍峨雄伟的山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2)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雾图》即运用了深远法。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问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10.简述石涛的山水画特色。
【答案】石涛是清初成果丰硕的艺术家,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其山水画的特色表现在:
(1)笔法
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
(2)用墨
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
(3)构图
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换无穷。
(4)画风
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悠肆、纵横交错、生意盎然。
11.简述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的艺术特征。
【答案】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多发现于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的多座曹魏至西晋的古墓中。其艺术特征是:
(1)均是一砖一画,幅面不大,但却笔法简练,能抓住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加以夸张表现,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区农牧生活气息。
(2)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及墓主人的享乐生活景象。如扶犁的农夫、驱鞭放牧的少数民族、且战且耕的兵卒、演奏琵琶的乐工等。
(3)作品出自民间画工之手,风格质朴明快。多为彩砖,以赫石和红色为卞设色,兼用石黄、粉白及浅绿。
(4)具有独特的构图、简洁的线条表现、独具匠心的设色方式、自然纯朴的写实风格、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