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结合我国公共部门的实际情况实施量化考评?

【答案】公务员量化考评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量化考评指标选择和各指标权重设置均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以提高公务员考评的信度与效度,使国家公务员量化考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1)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构建绩效考核测评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考核指标的选取. 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因为指标是指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业绩进行衡量或评估。解决的是我们需要评估“什么”的问题。指标设计得是否全面、合理、科学、公平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指标体系由德、能、勤、绩、廉五项以及指标构成. 每项下面还有一些具体的二级指标。但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指标的测评信度、效度、可接受度不高. 以及指标的完备性不高。或者具有重复性等等。根据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其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指标设计要和谐、合理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始终遵循公共部门最明显的非营利性特征,所以指标的设计一定要与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的目的和谐。

②指标的可测性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可测性主要是绩效指标本身的可测性和绩效指标运行的可测性。指标本身的可测性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得到这类指标的相关数据,用于绩效考核的分析。绩效指标运行的可测性是指提取的绩效指标在实际公共部门运行中是可以操作的,即指标是部门绩效好的员工可以达到的。

③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持续性

指标的可比性是指公共部门某些绩效指标在不同崎岖之间进行比较时,除指标的口径、范围必须一致外,一般用相对数、比例数、指数和平均数等进行比较。可持续性是指公共部门绩效指标设计既要考虑到客观实际情况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对远期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所以制定出的指标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并能够保证对未来绩效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2)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

公务员的缋效考核指标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给考核者留有很大的个人空间发挥。容易导致考核者凭主观印象为考核对象进行打分。除此之外,不同考核对象的考核指标侧重点也不同. 因此,很有必要在考核指标体系内引人权重。准确、合理的权重有利于考核者集中精力完成复杂的多目标问题。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加权法、比较加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二、思考与分析

2. 2007年4月,昆明市规划局原局长曾华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法院审理查明,曾华在担任市规划局建设处处长、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职务便利,分别收受了14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和3家园林绿化公司的多次贿赂。更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到2007年间,昆明市规划局已有三任局长“落马”,可谓前“腐”后继。

面对昆明的城市建设状况,不少干部群众早有非议,人们凭常识判断:“里面肯定有问题!”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墼疑惑和质疑,不仅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反,当权者官运亨通,“边腐边升”。

那么,这些贪官为什么能够平步青云走上要害岗位呢?事实上,当某位候选人颇受争议时,往往是某位领导“力排众议”:“干事的人,总是有争议的。”而云南省2005年就出台过关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査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如今,面对昆明规划局“带病提拔”的典型事例,不知是否真能按章办事较回真?

[1]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2]我国公职人员晋升的条件和程序应该如何完善?

[1]干部“带病提拔”,【答案】是指干部在提拔前所犯错误己达到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程度,

由于考察时没有发现或未能查清而被提拔任用的情况。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1)强化对干部的教育治理,建立经常性的教育治理机制。要建立领导干部不定期的学习教育制度,经常进行“洗脑”,以提高其免疫力。要按照干部治理权限,认真做好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非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使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治理,在领导干部的治理上要一级管一级,明确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切切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①要建立干部“体检”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一是要做好一年一度的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定期报告自己履行职责和廉洁从政等方而的情况,进行定期“体检”。二是要做好诫免谈话或书面函询,进行专项“体检”。三是要做好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进行全面“体检”。从信访举报等部门把握的情况,对领导干部作进一步

的了解和提醒。

②要继续实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要严格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凡在公示期间反映有问题的要进一步核查清楚,调查发现有问题的不能任用。同时还要实行试用期制度,一般试用期限为一年,试用期满后,要组织考察,符合条件的才能正式任用。

(2)推行举荐实名制和责任追宄制。规范干部推荐提名的渠道、方式和程序,对组织推荐、群众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的形式和范围做出具体规定。推行实名举荐、实名考察和实名核实。

组织和群众推荐要有书面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推荐要署名,在干部提拔的举荐环节上,失误、失职或渎职致使有关人员“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的,要追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实行实名制,以増强举荐的责任意识,努力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口头推荐、私下打招呼、无明确记录等现象。同时,在酝酿讨论环节上,要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决策责任制,对干部的任免,都要坚持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大力推行“票决制”,防止和克服个人说了算等不良倾向。对班子用人问题上实行“用人审计”,提高班子成员,非凡是“一把手”在用人上的审慎性原则。

(3)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方法,防止“带病”干部因考察失真而被提拔。全面认真科学地做好干部的考察工作是防止“带病”干部提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假如搞得好,“带病”干部就会被及时发现,而不被提升。我们认为

①在考察前要建立一套严谨的考察方案。对考察内容、程序、范围、方法要做出具体规定。要优化考察人员结构,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职位的客观需求,合理组建考察组,考察组人员中要有组织、纪检监察、业务部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组成,便于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

②要建立考察组人员的责任约束机制。就是说考察组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对党组织负责、对考察对象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考察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认真负责,甚至徇私情隐瞒真相,造成考察工作严重失真的,要追究考察人的责任。

③要做好三个结合。要做好任前考察和平时考察相结合,重在平时考察;要把信访、纪检监察部门反映的情况和考察时了解的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要把重点考察和一般考察相结合,注重带着“线索”考察,重点考察。四是要考察好“四个圈子”。一要认真考察好“工作圈”,从而全面把握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主要情况;二要过细考察好“娱乐圈”。了解考察对象是否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三要考察好“亲属圈”。要跳出亲属考察亲属圈。了解其亲属、子女等人员是否有出面联系工程业务等;

④考察好“社交圈”。主要是看其交的朋友有哪些,是一些什么类型的,非凡要注重领导干部“傍大款”的问题。

(4)加强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提名推荐干部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因此t 首要的是选准配好“一把手”,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用人行为。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单位“一把手”用人上的监督,对其个人提出的干部建议人选不要轻易表态支持;对其在干部任用中的问题,要及时提醒。

(5)加大监督力度,增强干部监督效果。

①推进制度建设,夯实监督基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建设和抓制度落实上狠下功夫。

②要切实改进方法,拓宽监督渠道。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是实施有效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的重要途径。对干部选得准不准,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