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94媒介经营管理实务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音口报刊

【答案】内部报刊是指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内部报刊的种类有许多,有大型的四开甚至对开的报纸形式,也有小型的“厂内简报”、“公司通讯”、“机关信息”等杂志形式的刊物,也有利用黑板报或宣传栏定期更新的。根据我国现时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能力来看,内部报刊以电脑打印的小型杂志形式的简报类为主,但有实力的企业也不乏印刷精良的内部出版物。

2. 社会效益

【答案】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既包括了组织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效益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中的组织与公众相互间关系错综复杂、互有依赖。他们彼此的利益也会相互影响、休戚相关。单个利益固然需要重视、维护,但它始终只能以社会综合利益为前提,受其制约与规范。

社会整体综合利益的内容有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益处。

3.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这一词汇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的意思。系统论之父贝塔朗菲,他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关于“系统”的定义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大构建部分,“系统”的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和时序性。社会是一个系统,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系统。

4. 关系人文主义

【答案】关系人文主义是指人只有从相互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社会角色,获得人性和人的独特性,人是互相依赖的这一本质决定了人必须通过拥抱彼此和紧密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和公益的目的。哲学上讲,人性并不存在于孤立的“我”,它只能在“我”与“他”或“她”相联一起时才能获得。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时,“他们”同时地出现了。可以说,关系人文主义是各种人文主义中最为基本、最为本质的一种人文主义。

5. 艾维·李

【答案】艾维·李常被人们尊称为“公共关系的缔造者”。1904年,他在纽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这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

艾维·李是一个牧师之子,早年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后相继在《纽约日报》、《纽约时报》和《纽约世界报》做过记者,他的公共关系思想核心是“说真话”,他认为,一家企业或公司唯有将本身的真情实况告诉公众,方能赢得良好声誉,如果披露真相对自身生存发展不利,那就应及时调整或改变自身的行为。

艾维·李的“宣传顾问事务所”进行的业务是专门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并协助它们与公众和新闻界之间建立和维持一种较正常的联系。他强调他工作的公开性,说目的是向公众提供新闻。他经常向报社提供免费的新闻公报,并总是在公报后标明作者或他所代表的组织名称。此种做法使他在新闻界与公众中获得了好评。

艾维·李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公共关系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甚大影响并获得承认,而且促成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其开创之功不可没。因为他一生致力于造福大众的事业,所以又有“大众公仆”之誉。

6. 决策

【答案】决策是指如何确定组织运行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决策是组织对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经过填密思考和比较之后所做出的决定性选择。由于组织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都包含了公众这一因素,因此在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公共关系人员的参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仅要参与,并且应该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二、简答题

7. 简述文字及其传播的特点。

【答案】文字及其传播有如下一些不同于口语传播的特点:

(1)文字作品的制作和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字功夫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文字传播的效果,传播者和接受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理解水平。

(2)文字传播比口语传播更为单一和准确。书面文字本身只能象征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比较单一。但正因为文字传播的单一性,它比口语表达往往更准确,这尤其表现在数学语言符号的运用上。因此可以说,文字传播在理性思维的表达上要优于口语传播。

(3)文字记录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具有认证性和正规性。文字不仅可以记录下来,保存起来,而且具有认证性,具有正式认可的价值。与口语传播相比,文字传播更具正规性,但缺少即时反馈的长处,其保存期越长,反馈效果就越差。

(4)文字材料在传播上的独特优势,有时还体现在人们对书面语的某种崇拜上。研究发现,人们在谈判时,较易接受事先起草好的条款; 在口头承诺与书面保证之间,人们更容易相信白纸黑字的书面材料。

8. 企业应该如何展开公共关系活动?

【答案】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利于组织获得与公众一致的

共同利益。企业一般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它们的公共关系活动的: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实质上是管理者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一个职能分工部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的流动或运动中,将所要传达的形象信息(含产品形象、企业自身形象)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并对所有涉及企业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广结人缘企业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形象,还要有一个尽可能广泛的横向联系网,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树立形象好比是确立一个中心,广结人缘则是将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个中心上来。广结人缘既是树立形象的基础,又能使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广泛的横向联系网辐射出去。

(3)开拓市场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维护和开拓市场。因此,企业在致力于开发产品的同时,需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营销和策划。这主要包括市场教育、二次(售后)服务、消费咨询、社会培训等公共关系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操作,它的公共关系部门应在整合协调的原则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工作,未必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和保证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9. 公共关系要满足公众的哪些需求?

【答案】公共关系要使其工作对象一一公众在信息传播中产生合作行为,那就必须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应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特别应立足于满足公众的各种心理需求。

(1)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

①知晓需求是指人们了解周围事物真相的要求。人们的知晓需求表现为意欲真实、客观、公正地了解事物真相。这一点正好与公共关系所主张的“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基本一致。

②从科学的经营角度来看,尽可能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是十分有益于组织的。因为组织将有关事物的真相传播给公众,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知晓心理需求,而且能够增加他们对组织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从而促使他们有可能成为组织的长期、稳定的公众。

③组织公共关系在开展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切实地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力争做到“百问不厌、有问必答”,而且是如实传播,实事求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公众的赞誉和尊重。

(2)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

公共关系是专门代表组织与其公众打交道的一项工作,说到底他们是要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人打交道的。因此,从本组织的形象与效益出发,也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公众负责的考虑,他们在工作中理应满足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