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理工大学项目管理802管理学[专业学位]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 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己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2. 制造资源计划

【答案】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II )是指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起来的系统。MRP II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前馈控制

【答案】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的两个方面。

前馈控制的优点在于:

①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己经铸成的差错的无能为力的弊端:

②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收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的困难在于; 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关系,在实际下作中,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4.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综合效果。组织设计因组织的战略、所处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而异。

(1)组织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有: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为:①设计原则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确定组织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②职能分析和设计。确定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层层分解到各项管理业务和工作中,进行管理业务的总设计; ③结构框架的设计。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责任、权力,具体表现为确定企业的组织系统图; ④联系方式的设计。进行控制、信息交流、综合、协调等方式和制度的设计; ⑤管理规范的设计。主要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⑥人员培训和配备。根据结构设计,定质、定量地配备各级管理人员; ⑦运行制度的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精神鼓励和下资奖励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⑧反馈和修正。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上述各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

5. 管理技能

【答案】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①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会毛! 一核算技能、市场营销人员的产品营销技能、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技能等。②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得与上下左右及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产生交往,建立一种复杂的协调关系。③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等。

二、简答题

6. 比较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与不是?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l )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者弗雷德里克泰罗。泰罗在20世纪初从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对管理问题进行I 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观点就是极力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各种标准和制度取代传统的经验和习惯,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理论改变了管理的发展历史,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

(2)一般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者亨利·法约尔。法约尔跳出了泰罗将管理研究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生产的狭小领域,从组织高层的角度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5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在更高的层次上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

(3)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是古典的管理理论,它们不仅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现代的管理学理论的基石; 还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4)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不足

①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

②对人性假设存在局限性,如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但这些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 ③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影响。

7. 创新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1)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此外,创新与维持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2)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的特点

①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

局部创新。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

整体创新。它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

②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防御型创新。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攻击型创新。指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③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

④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自发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

8.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答案】就组织特定的内涵而言,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而组织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