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2. 闭环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3.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4.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即网络图和网络时间参数。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它的优点是:①能清楚而明确地表达各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易于发现项目实施中经常出现的时间冲突、资源冲突; ②网络图的编制可粗可细,可以随着项目进展的深入而不断细化; ③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5. 巴贝奇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沟通差异:结构差异; 个体差异
6. 管理者与领导者
【答案】管理者(manager )是指那些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人; 而领导者(leader )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职权的人。领导者和管理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体表现在:
(1)从范围看。理论上讲,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领导者,因为领导是四大管理职能之‘。但另一方面,一个人可能是一个领导者,但并不是一个管理者。那些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管理职位的领导者,称为非正式领导。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2)从能力要求看。管理者可以依靠其特定职位所赋予的职权(authority )而指挥下级从事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与之不同,领导者(不论是组织正式任命的,还是从一个群体中崛起的)则可以运用来源广泛的权力(power ), 使受其影响的有关人员去执行超出职权命令范围的行动。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往往就拥有这样的影响力。
(3)从职能的内涵和性质看。领导职能只是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好领导未必就一定是个有成效的管理者。因为一个管理者除了要做好领导职能外,还要做好其他许多管理职能。尽管如此,从确保管理工作取得更佳效果的立场来说,还是应该选择好的领导者来从事直线管理工作,而把领导才能相对较弱的人调整到参谋的职位上。
二、简答题
7. 何谓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
【答案】(1)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是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可将其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
(2)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实际卜,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
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如果说发明可能是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的出现的话,那么创新则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儿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8. 请简明介绍梅奥一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分析根据该试验的结论应该如何提升管理者能力。
【答案】霍桑试验是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中进行的。霍桑工厂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多方面专家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梅奥一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及对提升管理者能力的方式表现为:
(1)职工是“社会人”。梅奥等人是在“经济人”的人性模式下进行试验的,试图找出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随着试验的深入,“经济人”的假设受到动摇。梅奥最终提出,人性模式是“社会人”,即职工不单纯追求经济收入,还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如同后来的马斯洛指出的一样,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作为领导者,要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了经济奖励外,还应多多关心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多耐心倾听员工对企业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做详细记录对员工的不满意见进行认真考查,给予必要的疏导和满足。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还存在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规范、情感和倾向,并且左右着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行为。譬如湘军中的哥老会,学校里的同乡会。“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既有利,也有弊。管理人员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注意在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和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之间保持平衡。
此结论提示,作为管理者要意识到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非正式组织在组织中的优缺点进行详细考核。主动引导非正式组织的正面效应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对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应进行相应疏导,必要时还应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3)新的领导方式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梅奥认为,管理者的目的在于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合作。为了实现合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领导力一式。在这种新的领导方一式下,管理者必须一方一面为满足成员物质的、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和分配物质资料,即发挥技术性技能; 另一方面,为实现满足成员物质需要的目标而确保成员间的自发性合作,使每个人获得人类的满足,即发挥社会性技能。
霍桑实验表明,重视员工满意度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员工不是机器,员工的满意度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生产效益和顾客需求,还应同时对员工的工作情绪予以关注,努力从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精神追求、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等各力面减轻员工对组织的不满情绪,提高员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