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变量

【答案】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问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2. 定量研究

【答案】定量研究是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又称量化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②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

③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④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⑤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3. 社会事实范式

【答案】社会事实范式(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以迪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现代的结构功能理论为代表,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的事实,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人的事实。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

4. 命题

【答案】命题是指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公理、定律、假设、经验概括等。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5. 应用性研究

【答案】应用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等。

应用性研究课题的来源常常是各级政府机构以及涉及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工作部门。应用性研究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二、论述题

6. 论述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员的挑选、调查员的培训、联系被调查者、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①调查员的挑选

调查员的一般条件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诚实与认真; 兴趣与能力; 勤奋负责; 谦虚耐心。调查员的特殊条件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的。除了性别、年龄和地区几个方面外,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②对调查员的培训

对调查员的培训常常包括下列步骤和内容:研究人员要向全体调查员介绍该项调查研究的计划、内容、目的、方法,及其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他情况,以便调查员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同时,还要就调查访问的步骤、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报酬等具体问题进行说明。介绍和传授一些基本的和关键的调查访问技术。同时,要组织调查员集中学习调查员须知、调查问卷、调查员手册等材料,特别是要逐字逐句、逐条逐项地弄清楚调查问卷的全部内容、提问方式、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要进行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要建立起相互联系、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以保证正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③联系被调查者

调查的实施要求调查员同样本中的每一位被调查者都建立起暂时的联系。如何顺利地使调查员为调查对象所接受,是每一项调查研究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④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主要做好:合理组建调查队伍、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无论是自填问卷调查还是结构访问调查,最好在调查问卷收回的当天就进行问卷资料的审核。要求每个调查员在收回或完成一份问卷后,及时浏览和检查问卷填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回访核实,并在检查合格的问卷上面签上调查员的姓名和时间。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再次对调查问卷进行清理和检查,并签上组长的名字及时间。研究者本人也应随时抽查收回的问卷,及时发现填答或访谈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地进行回访补救。

7. 试举例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案】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

体结构和特征。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 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

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3)举例(略)

三、思考与实践

8. 什么是假设? 它有哪些来源和陈述方式?

【答案】(1)定义: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来源:

①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例如:由“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这一公理,可提出“人的犯罪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这一假设。

②假设也可由经验观察得到; 例如,当观察到许多科学家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时,就可能提出“智力越高越不幸”的假设。提出假设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来证明它的真伪。

(3)陈述方式:

,即Y 是x 的函数,它是说明若x 发生变化,则Y 也①函数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Y=f(x )

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这种方式在自然科学中很常见。

②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 ,则Y ”这里,x 称为先决条件,Y 称为后果,这种方式常常说明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也只表示相关关系。

③差异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A 组与B 组在变量x 上无(或有)差异。”

在社会研究中,一般多使用后两种陈述方式。

9. 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采取“双盲实验”的方法。

【答案】(1)双盲实验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与实验的双方(指实验对象和实验人员)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由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和给定的。

(2)例子: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研究教师的期待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在一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他随机地从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出20%的学生作为教师期待的对象。他告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