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化学发光(CL)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环境化学、临床检验、药物分析和工业分析等领域。但是,由于选择性差,限制了该方法在复杂样品中的应用。因此,提高化学发光分析的选择性是化学发光分析研究中一项迫切和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已报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酶联反应化学发光分析虽有很好的选择性,但其涉及的分析对象范围有限,关于高效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的联用技术也有报道,但这些方法所需仪器昂贵,操作复杂,而且化学发光检测往往是在柱后进行,当分离条件和化学发光条件不相容时,则很难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来检测分析物。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合成,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和目标分子高度互补的空腔结构,因而对目标分子表现出惊人的专一识别性。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中,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特异的识别和捕获能力,将待测物质与复杂样品中的共存组分分离,而后进行化学发光测定,从根本上解决化学发光选择性差的问题。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化学发光法的优缺点,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着重总结了近十年来分子印迹技术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以及本实验室近几年来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方面所作的工作。
第二部分为具体研究工作。发现了吩噻嗪类药物分别在铁氰化钾-鲁米诺、高锰酸钾-鲁米诺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合成了盐酸氯丙嗪、奋乃静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识别物质,建立了测定这些物质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并已将这些分析方法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盐酸氯丙嗪、奋乃静的测定中;对吩噻嗪类药物在铁氰化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研究报告由四部分组成:
1、吩噻嗪类药物在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中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氯丙嗪
发现了吩噻嗪类药物在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合成了盐酸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此聚合物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应用到化学发光分析中,并对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测定盐酸氯丙嗪的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 g/m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0,检出限为310-9 g/ml。对1.010-7 g/ml的盐酸氯丙嗪溶液进行11次平行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4.0 %。此法已用于尿样及动物饮用水中盐酸氯丙嗪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奋乃静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
本文合成了奋乃静印迹聚合物,评价了它在水溶液中对奋乃静的吸附选择性。以此聚合物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铁氰化钾-鲁米诺-奋乃静化学发光反应为检测反应,建立了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奋乃静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1.010-5 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1,检出限为210-8 g/ml。对1.010-6 g/ml的奋乃静溶液进行11次平行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3.7 %。本法已成功应用于尿样中奋乃静的直接测定。
3、吩噻嗪类药物在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中后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的研究
以氯丙嗪为例,通过对有关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研究以及对其它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此后化学发光反应可能的机理。
4、高锰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氯丙嗪
发现了盐酸氯丙嗪在高锰酸钾-鲁米诺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测定盐酸氯丙嗪的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 g/m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1,检出限为310-8 g/ml。对1.010-6 g/ml的盐酸氯丙嗪进行9次平行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3.9 %。此法已成功用于尿样中盐酸氯丙嗪的直接测定。
5、高锰酸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奋乃静
发现了奋乃静在高锰酸钾-鲁米诺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测定奋乃静的分子印迹-后化学发光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 g/m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4,检出限为310-8 g/ml。对1.010-6 g/ml的奋乃静进行11次平行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3.9 %。此法已成功用于尿样中奋乃静的直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