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社会发展学院)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群体? 群体有哪些类型?
【答案】(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中的人具有以下特征:
①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②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③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群体的类型
①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a. 在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力一式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型群体中,社会因素比心理因索有更大的作用。
b. 在小型群体中,由于人们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心理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大于大型群体中的作用。
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a.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b.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③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a.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利不稳定,所以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但也有其好处,开放群体可以吸收新思想和人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开放群体着眼于现在,适合发展新思想和新产品。
b. 封闭群体的成员比较稳定。封闭群体的成员等级关系严明,具有历史的眼光,适合长期规划。
2. 什么是角色? 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答案】角色是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群体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
①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②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③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及对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④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等等。研究表明,这些角色表现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造成绩效下降。
(2)任务角色
任务角色的表现有:
①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②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收集有用信息的人;
③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④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维护角色的表现有:
①鼓励者。指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的人;
②协调者。指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
③折中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
④监督者。指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问有正比关系。
二、简答题
3.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对我国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1)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
美国学者卡曼提出了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了有效的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形态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有关。
①当被领导者的成熟度高于平均以上时应采用低关系、低工作行为;
②当被领导者成熟度一般时,应采用高关系、高工作行为,或高关系、低工作行为;
③当被领导者成熟度低于平均水平以下时。应采用低关系、高工作行为。
(2)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意义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对小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4. 组织道德如何影响组织公共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组织道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1)组织道德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灵魂,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创造人和的环境,增强公众对组织的美誉度;
(2)组织道德可以调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3)调节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
(4)调节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不同层次的公众的关系、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塑造组织的公共形象,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5. 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是指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议具体如下:
(1)建立政策
管理者必须使其对于变革、创新和持续进步的信奉明确化,即通过战略设计、政策制定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使组织成员了解共同的愿景。
(2)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某些传统的组织结构会对学习型组织造成一定的妨碍。通过使结构扁平化,取消或者合并部门,以及增加矩阵小组等方法,可以强化人们彼此依赖的关系,并有助于减少他们之间的界限。
(3)重新塑造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以创新、公开和成长的组织文化为特征。组织文化的氛围应该通过其战略和行动来创造,管理者不仅应晓谕组织成员这些道理,而且必须以行动证明创新乃至冒险却不怕犯错误是组织所期望的品质和行为,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功能性冲突。这样,才能使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使组织具有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
6.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具体如下:
(1)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2)强化的类型
①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日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a. 正强化。是指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正强化不仅包括奖金,还包括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b. 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负强化的办法也有很多,如批评、处分、降级等,甚至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②根据强化的方式,可以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