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片公司。(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
【答案】“明星”;“长城”;“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
2.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的经典电影有,沈西苓的_____、蔡楚生的_____、费穆的_____、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
【答案】《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
3.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_____拍摄的_____,这是一部_____的电影,主演_____成为中国最早的演员。
【答案】1905年;《定军山》;京剧题材; 谭鑫培
4. 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创办的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_____”影片公司,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_____”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及其它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长城”、“神州”影片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在20年代末期又由其中一些公司联合成立了“_____”影业公司。进入30年代后,这三家大公司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答案】明星;天一;联华
5. _____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其中,北影出品的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答案】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
6. 1913年,香港电影之父_____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_____,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答案】黎民伟; 《庄子试妻》
二、简答题
7. 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答案】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主要存在于武汉、重庆和成都,它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官方、半官方(民营官助)的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只个: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影业公司
(后改名为西北制片厂)。“中制”从1938年1月到10月武汉沦陷的半年多时间里,拍摄了3部故事片,它们是:《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十》。还拍摄了50多部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卡通宣传片。抗战八年,国统区新闻纪录片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抗战故事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纪实性、新闻性。取材于抗战真实事件的故事片占到出品总数的将近一半。许多故事片中将有关的纪录片段落,剪辑穿插其中。第二,通俗性、简单化。内容比较单一,情节安排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一目睹日军暴行一一觉醒一一走向抗战一一取得胜利。影片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政治理念。
8. 谢晋导演的土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谢晋艺术生命力旺盛,优秀影片一部接一部的涌现而且小断在国内外获奖。他的影片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开掘深入、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创造了一系列的妇女形象,善于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拍的影片为国内外广大观众所喜爱。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例如《天云山传奇》。
(1)主题开掘深刻。《天云山传奇》第一次艺术地完整地在电影中反思从反右运动以来我党工作中左的错误思想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一代人的历史悲剧。
(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罗群、冯晴岚、宋薇、周瑜贞、吴遥等。
(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以人物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影片,尤其以宋薇的内心独白来贯穿。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不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闪回和幻觉,这大量地表现在宋薇的身上。充分发挥了电影多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灯光参与创作,主观镜头的运用,重视画面后景的作用,注意通过人物口常生活动作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9. 概述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成就。
【答案】(1)战后电影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也开始复苏发展,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这种成熟与厚重的基本标志是:
①产生了一批堪称优秀的作品,包括:昆仑公司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等。文华公司的《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哀乐中年》《艳阳天》等。以及《天堂春梦》《遥远的爱》《松花江上》《幸福狂想曲》《乘龙快婿》《还乡日记》《夜店》等。
②传统电影走向成熟,《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影片达到了中国传统电影所能达到的高度,现实主义以更为自觉和深入的姿态确立自己稳固的地位。在电影观念上的成熟,指经过抗
战血与火的经历,电影人已不再把电影看成是与现实脱节的个人情感表现。战后电影的社会揭露更为强烈,与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使优秀影片达到很深刻的程度。
③创作视野更加扩大。在现实批评为主导的背景下,出现以《小城之春》为标志的诗意文人电影和《太太万岁》等世俗喜剧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多样形态成熟作出了贡献。在现实主义影片、喜剧题材片、散文化电影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2)战后电影类型
①反映现实成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代表了战后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的现实影片创作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 《三毛流浪记》是喜剧与讽刺艺术的结合得较好作品; 《乌鸦与麻雀》在喜剧艺术与隐喻手法的结合上作出了出色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抗战岁月纪实风格的突出影片; 《万家灯火》是战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主义的典范。
②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创作。战后中国电影创作中,文人电影等多样形态也取得成绩,包括民族伦理情感的影像化创作,如《不了情》《小城之春》《艳阳天》等。在电影语言上最为独具一格的是《小城之春》,它以特别的方式不期然把中国电影的语言现代化作了成功的风格化实验。
③讽刺艺术的温情化、喜剧化创作。后喜剧电影中,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文华公司出品的社会风俗喜剧,如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桑弧编剧、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以及陈鲤庭导演的《幸福狂想曲》等。另一类是昆仑公司出品的讽刺喜剧,如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赵明、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以及张骏祥编导的《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
10.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3)强烈的主体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11.简述2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概貌。
【答案】(1)1905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史前期”1895年世界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出现。电影是有发端期可寻的唯一艺术。它的诞生与时代、社会、科技、商业需求息息相关。透过电影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迁变,所以一部电影史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变迁的艺术折射。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定军山》,此前的中国电影放映、流通史就可称为“史前期”。输入电影是从中国的商业发达都市一一上海开始的。
(2)20年代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初创期
中国民族电影是从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的。《定军山》是中国民族电影试图以独立形象出现的开端,它所涉指的内容(戏曲),采用的方法(记录式),以及简单的镜头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形式。
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由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