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1995-2006及答案汇编考研真题

  摘要

上海财经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8题,合计40分)

1.有效需求

2.流动性陷阱

3.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

4.自然失业率

5.市场体系

6.最终产品

7.经济增长

8.市场交易规则

二、简答题与计算题(每题10分,共6分,合计60分)

1.试说明何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2.简述IS -LM 曲线。

3.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收入水平为1600,现在实际的产量收入水平为2000,问:(1)现在这一经济体系中存在一个什么缺口;(2)若政府决定用财政政策来弥补这一缺口,它可以采用哪两种方法?(3)请计算分别采用这两种政策手段的具体数值应为多少。

4.实现公有制为主体的途径与意义是什么?

5.实行按劳分配有何必然性?

6.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有何必要性?

答案部分

上海财经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8题,合计40分)

1.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对有效需求有两种理解:①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与之相区别的是名义需求(notional demand ),这种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量水平和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②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非均衡理论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即厂商提供的商品量等于居民户的需求量,居民户提供的劳动量等于厂商的需求量时,居民户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总和。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凯恩斯认为,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在此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无限,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此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