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润度量

【答案】利润度量是衡量利润量高低的指标。利润是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关于利润的实际度量由于度量的用途和目的不同而不同。目前,西方普遍使用的利润度量有以下几种:①书面利润。指各公司向其股票持有者申报的利润数额。书面利润代表公司管理层对经营业绩的正式评价,是决定公司分红政策以及投资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进行市场盈利分析,以及其他股票市场分析的原始资料。②应税利润。指各公司申报的应税净利润。它在企业设备折旧、投资税收减让等方面的处理上与书面利润不同。企业为了减少税收,总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尽量低估应税利润。③国民收入利润。指各企业如果按照和国民收入账户一致的方式进行核算,所得出的企业利润。主要用来衡量在这种记账方式下,哪些企业仍然具有盈利能力。国民收入利润在对公司和整个经济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时经常被使用。④真实利润。指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以后的利润,这种调整反映了通货膨胀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和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可以使用不同的具体方法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2. 交易性金融资产

【答案】金融资产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①取得金融资产的目的卞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回购; ②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部分,具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③属十金融衍生工具。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答案】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种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二、简答题

4. 简述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答案】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的牺牲,具体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则是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支出也称流出,是企业的资源因耗用或偿付等原因而流出企业,从而导致可使用资源总量的减少。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非现金支出。

费用和支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它们的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费用和成本它们的表现形式相同,都表现为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流出,也可以是非现金形

式的流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费用的发生总是和当期的收入相对的,它是为取得一定的收入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和流出,而支出的发生,它既包括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流出,还包括企业为获取一定资源而发生的支出,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这种支出是一种资本化支出。两者的区别简而言之就是支出的范畴比费用要广,它既包括费用化支出,也包括资本化支出,只有费用化支出才构成费用。

5. 什么是会计分录? 试分析会计分录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1)会计分录是指按反映—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种方法,也指经济业务应记会计科口名称、登记方向和登记金额的—种会计的原始记录。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第—步。在实际工作中,它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日记账或记账凭证中编制的。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记入账户之前,应先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确定应记入什么账户的哪—方,然后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按其结构不同,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到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为—借—贷。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可以是—借多贷,—贷多借和多借多贷,但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般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会计确认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项目日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分录的基础和前提; 而会计分录是反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结果。

6. 则务报表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为了能使信息使用者掌握会计报告各种数据之间的重要关系,通常采用结构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比率分析法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资料为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构成的合理性、利润的构成和现金流量的来源及流向等进行总体的测算与分析,以便从财务的兔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一贯性和可比性的集中体现。它通常是利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有关相同性质或类别的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差异,分析原因。比较分析法的主要形式有:

①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以便分析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其结果可以提示企业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

③本企业实际指标与同行业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对比,从中可以分析企业的现状,以及其在行业中所处位置,并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测定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

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它又可具体划分为:主次因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及连环替代法等。

①主次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经济指标的各因素区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然后对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他因素则花费较少时间,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②因果分析法是将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因素,对每个因素再进一步分析,以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

③连环替代法是一种因素分析法,它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地测定影响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对该指标变动差异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经济指标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逐一变动各个因素,从数量上测算每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总体的影响。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一个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资料的各个项目进行比较,以求出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增减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向。趋势分析法通常采用图示方法,即做成统计图表,但财务人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编制比较财务报表。具体做法有两种:

①编制绝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一般财务报表的“金额栏”划分为若干期的金额,以便进行比较,作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

②编制相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财务报表上的某一关键项目的金额当做100,计算出其他项目对关键项目的百分比,以显示出各个项目的相对地位,然后把连续若干按相对数编制的财务报表合并为比较财务报表,以反映各个项目结构上的变化。

(5)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关系的分析,它用相对数来表示,因而又称为财务比率。该比率指标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财务比率的种类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和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7. 影响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从影响折旧的因素和折旧确定的过程分析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答案】(1)影响折旧的因素有:入账价值、估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入账价值和折旧年限是折旧确定的基本依据,而估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则是对年折旧额的调整。

①估计使用年限越短,年折旧额越大,—定程度上表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但是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和企业实际使用状况进行估计,滥用估计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向外界传达错误的信息,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低估企业的价值。

②—方面,采用历史成本计算固定资产的原价,有据可查,能较好的保证计提折旧的真实,另—方面,在会计中,认为估计有时占很大比重,固定资产报废使得净残值和折旧年限都需要企业财务人员专业判断,要保证折旧信息真实,就—定要结合很多因素来确定这两个因素。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会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