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账簿
【答案】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分类、系统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由—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通过登记账簿,对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全面、系统地提供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信息,从而为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检查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账簿所提供的既总括又明细的核算资料,对沟通联结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账簿按用途分类,—般可分为序时账簿(或日记账)、分类账簿和各查账簿三种。
2. 平行登记与试算平衡
【答案】(1)平行登记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的同时还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的依据相同、会计期间—致、借贷方向—致、金额相等,使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之间形成相互核对的数量关系:①各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相等; ②各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的合计数相等。
(2)试算平衡是指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与否的—种方法。在不同的记账方法下,试算平衡的公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平衡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中,试算平衡的基本公式是:①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②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③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如果上述三个方面都能保持平衡,说明记账工作基本上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说明记账工作发生了差错。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3. 无形资产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②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③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④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由哪些损益项目构成?
【答案】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口常活动取得的利润。营业利润的具体构成,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费用,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
5. 为什么要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方法有哪几种? 试举例说明之。
【答案】(1)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通过编制该表,可以提供某一特定日期资产的总额,表明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是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资料; 通过编制该表,可以反映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 通过编制该表,可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情况,表明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了解权益的结构情况。资产负债表还能够提供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基本资料,即可以通过该表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以了解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等。
(2)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方法
①分类别列报
资产负债表列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如实地反映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所拥有的资源、所承担的负债以及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因此,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别分类列报。
②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列报
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流动性分别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流动性,通常按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或者负债的偿还时间长短来确定。按照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规定,应先列报流动性强的资产或负债,再列报流动性弱的资产或负债。例如,由于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因此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最上面; 存货列在固定资产的上面等等。
③列报相关的合计、总计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列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合计项目; 负债类至少应当列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以及负债的合计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应当列示所有者权益的合计项目。
资产负债表遵循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将企业在特定时日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偿债以后属于所有者的权益均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资产负债表应当分别列示资产总计项目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的总计项目,并且这二者的金额应当相等。
6.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狭义的费用,仅包括企业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些费用主要是指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进行产品销售等营业活动所发生的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具体包括营业成本和其他营业费用。其中的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营业活动中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营业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有对外投资活动的企业所发生的投资损失也属于这种费用。这些费用的发生与企业日常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关系,是与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确定有着直接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些费用的发生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费用除了包括狭义的费用之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建,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
7. 什么是营业利润? 它与利润总额是什么关系?
【答案】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理财成果。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投资收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定得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得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关系: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8. 简述收入的概念及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
【答案】(1)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运外收入。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之一,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收入的来源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收入的表现行使包括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或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
部分收取现金); 收入的结果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而收取票款等。
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按照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