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造型艺术

【答案】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习惯上分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前者指以绘画、岩画、版画、画像石等表现自然或现实社会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想象; 后者多半指建筑艺术与图案纹样、工艺美术制品等。

2. 形象性

【答案】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 模仿说

【答案】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4. 通感

【答案】通感又称“移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例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又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5.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6. 风格即人

【答案】“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

7. 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8. 车尔尼雪夫斯基

【答案】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作家,出生于萨拉托夫城的一个神甫家庭。他在哲学方面,宣称自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人本主义”,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感觉论的原则,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时,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人本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唯心主义实质,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在文艺批评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别林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传统,坚持和捍卫了文学中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原则,另外,他十分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著作有《艺术与现实的美学体系》《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及小说《怎么办》等。

二、简答题

9. 诗歌在语言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诗歌在语言上的特征主要有:

(1)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诗歌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感

诗歌的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诗歌所具有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令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给欣赏者带来蕴藉隽永、无限丰富的美感。

10.简单解释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格调”与“品位”。

【答案】(1)意蕴的内涵

“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英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艺术作品的特性解释为“有意义的形式”,从而把艺术作品的“意义”放在了重要的理论层面。

(2)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3)风格的内涵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其偏重于外在形态的方面。风格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

(4)格调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其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属性,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5)品位的内涵

“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近十年以来,电视、报纸、刊物等传媒频繁出现这个词,从而将其引入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领域。

11.简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答案】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具有主体性特征,具体表现为: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审美娱乐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达到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效果。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必须通过其审美价值才能实现,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又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通过艺术形象认识社会与自然的本质,达到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层洞察。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