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14普通生物学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接触抑制
【答案】接触抑制是指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趣现象。在培养开始后,分散的细胞悬液在培养瓶中不久就会贴附在瓶壁上,原来呈圆形的细胞一经贴壁便会迅速铺展而变成多种形态,随即细胞开始分裂,贴壁生长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当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就会停止增殖,维持相互接触的单层细胞状态直至衰老,这就是所谓的接触抑制。
2.
纺锤体
【答案】
纺锤体是指减数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纺锤形结构,由能收缩的微管和微丝纵向成束排列而成。
3. 去垢剂(detergent )。
【答案】去垢剂(detergent )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分为离子型去垢剂和非离子型去垢剂两种;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4.
同源异型基因
【答案】同源异型基因是指存在于多种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在体节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这些基因都含有一个称为同源框的
长的序列,
编码的同源异型结构域形成的螺旋-
转角螺旋结构作为反式作用因子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
5. 支原体(mycoplasma )。
【答案】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6.
期。
【答案】期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中的细胞在反复分裂数次之后离开细胞周期,执行某
期。
期只不过是细胞周期中
期或期的无限种生物学功能或进行细胞分化,当受到某种适当的外界刺激后,会重返细胞周期,进行分裂增殖,
细胞所处的停止分裂状态的时期就叫做
延长,
而不是细胞周期中
期或期的中断和脱离。
7.
细胞融合
【答案】细胞融合是指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或指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种的细胞通过无性方式融合成一个杂合细胞的技术)。细胞融合又分为自体细胞融合和异体细胞融合,自体细胞融合来源于同种细胞的融合,可以形成多倍体细胞;异体细胞融合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
8.
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答案】离子通道耦联受体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一离子通道复合体,本身既有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二、填空题
9.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小体;螺旋管;超螺旋管;染色单体
10.—般来说,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潜能逐渐_____, 对细胞核而言,始终_____。
【答案】受限而变窄;保持分化的全能性
11.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在细胞内常常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只有当_____与mRNA 结合后,_____才与之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
【答案】小亚基;大亚基
12.动粒和着丝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_____,后者则是_____。
【答案】蛋白质
;
【解析】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动粒微管结合。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含有两个动粒, 位于着丝粒的两侧。
着丝粒:
染色体中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起来的区域。由无编码意义的高度重复
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位。
13.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狭义的骨架系统主要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14.肌丝成分中收缩蛋白有_____和_____,调节蛋白有_____和_____。
【答案】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序列
15.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两个主要因子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催化亚基,_____相当于调节亚基。
【答案】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周期蛋白
16
.
和是两种控制细胞周期的不同促进因子,
前者由与_____组成,
后者由与_____组成。
【答案】细胞周期蛋白
17
.核糖体大亚基的沉降系数是_____,小亚基的沉降系数是_____
;
【答案】
18.
用嘧啶核苷标记已证明,mtDNA 复制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_____期、_____期,
先复制;线粒体分裂
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式最主要的区别是核糖体大亚基的沉降系数是_____,小亚基的沉降系数是_____。
DNA_____, 随后_____。
【答案】19.
糖蛋白上糖链的合成和加工与
前者_____和_____。
【答案】没有模板;靠不同的酶催化
20.证明生物膜的流动性需要用_____方法。
【答案】光脱色恢复技术
三、简答题
21.什么是对控基因?在果蝇的发育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对控基因是控制副节形成的基因,由于这种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每隔一节缺一节,因此之故称为对控基因。
(2)果蝇胚胎共分14个副节,每一个副节在特定的一组基因控制下成为一个独立的发育单位。前3个副节参与形成头部体节,再3个副节形成胸部体节,最后8个副节形成腹部体节。副节与后来的体节并不对应,每一个体节是由一个副节的后区和后一个副节的前区组成。胚胎前部的副节发生了融合,
因此头区不分节。对控基因包括基因等,它们在细胞副节的条纹中表达,编码产物是转录因子。每一个对控基因在7个副节中表达,表达的副节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奇数副节,表达后产生7条表达条纹。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条纹的出现为一渐变过程,条纹的最初边缘模糊,随后才逐渐明显。每一条纹中表达的基因分别受不同的间隔基因和母体基因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