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问题长期成为人们关注热点,其中包括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资产结构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币种优化、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组合及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述,总结了相关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贸易增长与经济周期视角来分析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若干启示,以期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围绕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展开,首先描述了全球储备币种结构的变化趋势,比较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变化,对比了美国、英国、挪威、俄罗斯等典型国家的储备币种结构和中央银行的政策,通过这些经验性特征提炼影响币种结构的因素,为构建分析国际储备币种比例演变的结构化模型打下基础。本文对传统代表性的分析模型进行了介绍,包括Markowitz模型、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等三种。本文基于不确定性需求下的最优库存模型,建立了分析储备币种结构的框架,分析在不同经济情景下贸易增长对于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对于资产组合选择的指导性意义,实证分析表明其对实际的币种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价值。将贸易增长因素和经济周期因素综合进行考虑,本文构建了三国两币种模型,用以分析全球的币种结构变化趋势。模型给出的计算结果,与国际货币基金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储备币种结构情况,根据美国和日本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资产数据,测算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币种的初步结构。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了人民币与外币进行双边互换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本文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分析表明:各国的国际收支币种结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汇率、资产投资组合策略,以及中央银行战略投资头寸比例等均会对国际储备币种比例产生影响。币种结构呈现动态、渐变的演化特征。随着我国贸易和经济实力的不断积累,储备管理经验日益丰富,储备币种结构比例也会逐步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