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583专业综合测试2之普通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取概念
【答案】合取概念是指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如“红旗”这个概念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即相加的规则。
2. 返回联系
【答案】返回联系,又称反馈环节,指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急(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3.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5.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
影响。
。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 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
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 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 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6.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案】儿童的语言或言语如何获得并发展的理论。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先天决定论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为先天获得机制,否认环境和学习是语言获得的因素。如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一生成学说”。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的言语发展虽然与强化模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儿童有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他设想人类有一个天生获得语言的体系,称其为“LAD ”(语言获得装置)。
(2)环境论
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它包括以下几种学说:
①模仿说
该理论认为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模仿者行为和示范者行为的关系,在时间上既不是即时的,在形式上又非一对一的。
②强化说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也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强调成人的选择性强化对儿童自语学习的作用。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联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
③社会学习和杜会交往说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强调社会语言模式和模仿在儿童自语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交往说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习。
④文化相对论和文化决定论
人类学者萨皮尔和沃夫强调文化和社会需要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还认为语言的差异在心理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 言语发展同认知结构一样是通过遗传、成熟和环境够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言语发展同认知能力发展同步。皮亚杰认为,人的活动最初来源于一些本能动作(如婴儿的吸吮,抓握等动作),这些单个动作逐渐协调起来就构成功作的结构(图式)。婴儿一旦产生动作图式之后,马上就利用这个工具去改造周围事物。
(4)前苏联的儿童言语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基础,注重对自语发展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儿童言语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蒂是复杂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强调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强调言语发展的社会性和主体的能动性、意识性,重现言语
的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在心理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7. 简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答案】根据注意是否有一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初级注意。它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
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而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2)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指人们给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当我们确定于某件事(如写作、做作业)之后,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意地把注意集中在我们认为要做的事情上。这时我们所注意的那个刺激物的特点,不论是否强烈、是否新异、是否有趣,我们都必须集中注意,同时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
(3)随意后注意则指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 简述内部言语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1)内部语言的含义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计划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2)内部语言的特点
①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在进行内部语言时,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一语音不显著。
②简略性。内部语言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大量的句子成分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这与内部语言执行的功能有关。
9. 什么是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要具有哪些条件?
【答案】(1)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2)注意的分配有一定的条件:
①与主体对活动的熟悉程度有关。同时进行的活动必须要有一项是熟悉、接近自动化的程度。例如,学生上课边听边记,这是因为他们记笔记己经熟练了,把注意中心集中在听课上。
②与活动性质有关。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应属于同一活动内容或有机关联的活动。智力活动较难分配,操作活动较易分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