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学位)分子生物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式剪切(Trans-splicing )

【答案】反式剪切是指一种保守的mRNA 加工机制,已经在包括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等多种生物体中发现。SL 反式剪切是反式剪切的一种,是将一段相对保守的剪切引导序列(SL )加到

前体mRNA 的5' 端作为一个外显子,从而提高成熟mRNA 的稳定性,并且可能参与翻译的起始。

2. 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

【答案】转录单位是指从转录起始位点到转录终正位点所对应的、作为RNA 聚合酶模板的基因序列范围,可以是单一基因,也可以是多个基因。一个转录单位就是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是一段以一条单链RNA 分子为表达产物的DNA 片段,这是转录单位的重要特征。

3. SD 序列(Shine Dalgamo sequence)

【答案】SD 序列是指存在于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的富含嘌呤的保守片段,能与 16SrRNA3' 端富含嘧啶的区域进行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 的AUG 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4.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答案】感受态细胞是指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CaCL 等化学试剂)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 的载体分子通过的细胞。

5. CpG 岛

CpG 岛是指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很不均一的CpG 双核苷酸在基因上成串出现所形成【答案】

的区段。CpG 岛经 常出现在真核生物的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基因的调控区,在其它地方出现时会由于CpG 中胞嘧啶甲基化引发碱基转换,引发遗传信息紊乱。

二、简答题

6. 简述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 测序的原理和方法。

【答案】(1)原理:双脱氧的核苷酸是人造的分子,这种分子糖环的基基团,而在天然分子中糖环的

互补配对原则是天然三磷酸核苷酸,用它的但是,若进入的核苷酸是双脱氧的,则由于

复制终止。

第 2 页,共 28 页 和碳上都没有了轻g 基连接。碳上有一个羟基。在DNA 复制过程中,新掺入的碱基按碱基磷酸基团同生长链的前一个核苷酸的没有羟基而影响下一个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导致DNA

(2)方法:将待测序的单链DNA 的模板、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和DNA 聚合酶分成四管,在四管反应系 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只要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单脱氧碱基的片段

可继续延长。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共同引物为

脱氧碱基为

,根据片段

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端,以双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端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

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7. 请列举3项实验证据来说明为什么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子是相互作用的。

【答案】证据一:染色质DNA 的Tm 值(DNA 解链温度)比自由DNA 高,说明染色质中DNA 极可能与蛋白质分子有相互作用。

证据二:DNA 酶I (DNaseI )对染色质DNA 的消化速度远远慢于对纯DNA 的作用。

证据三:在染色质状态下,由DNA 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催化的DNA 复制和转录活性大大低于在自由DNA 中的反应。

(证据四:用小球菌核酸酶处理染色质以后进行电泳,可以得到均为200bp 基本单位倍数的DNA 片段)

8. 原核生物DNA 聚合酶I 不同于聚合酶III 的酶活性是什么?

【答案】(1)DNA 聚合酶I 具有5' →3' 核酸外切酶功能,而DNA 聚合酶III 没有;

(2)DNA 聚合酶I 的生物学活性低,而DNA 聚合酶III 的生物学活性较高;

DNA 聚合酶I 的作用主要是保证DNA 复制的准确性,(3)而DNA 聚合酶III 主要负责链的延长。

9. 导肽运送蛋白质时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线粒体、叶绿体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质是在导肽或前导肽(leaderpeptide )的指导下进入这些细胞器中。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为翻译后转移。该转移方式的特点:

(1)需要受体;

(2)消耗A TP 使多肽去折叠;

(3)需要分子伴侣(如热激蛋白

(4)要电化学梯度驱动;

(5)要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

(6)通过接触点进入;

(7)非折叠形式运输。

10.比较引起的非典和人禽流感,哪种病在流行上易于控制?为什么? )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

【答案】从非典和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比较,非典在流行上易于控制。

(1)SARS 的传播途径有:

第 3 页,共 28 页

①近距离飞沬传播,患者咳出或喷出飞沫中含有病毒颗粒;

②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病毒颗粒经口、鼻、眼黏膜侵入机体; ③ 经气溶胶传播,易感者可能因吸入悬浮在空气中含有

(2)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

① 经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人因吸入飘浮于空气中的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的带有毒而感染;

②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或接触到病禽类污染的水源、餐具等; ③ 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病毒而发病。

因为禽类相对难以控制,所以不易用隔离的方法控制传染源,而且人禽流感病毒会在环境变化压力下进行病 毒重组,形成新的株系或致病型,使得控制传播更难。

11.说出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与过程,比较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优缺点。

【答案】(1)免疫共沉淀

①优点

a. 参与相互作用蛋白是天然状态;

b. 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c. 分离得到的蛋白复合物是天然状态的。

②缺点

a. 灵敏度不高,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时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b.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需要第三者来连接;

c. 方法存在冒险性,必须根据实验预测结果选择检测抗体,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

(2)酵母双杂交系统

①优点

a. 不用纯化蛋白质等繁琐步骤;

b. 结果真实性高,其在活细胞中进行;

c. 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的微弱的和瞬时作用;

d. 可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细胞蛋白,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 文库来进行分析。

②缺点

a. 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内,而许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不能在核内无法进行;

b. 某些辅助蛋白限制了某些细胞外蛋白和细胞膜受体蛋白等的研究;

c. 存在着“假阳性”。

第 4 页,共 28 页 的气溶胶所感染。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隔离的方法即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非典蔓延。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