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69公共管理综合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程序的公开原则

【答案】行政程序的公开原则是指用以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除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行政相对人因此可以通过参与行政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会民众因此可以通过公开的行政程序,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公开原则应当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①行使行政权的依据必须公开;

②行政信息公开;

③设立听证制度;

④行政决定公开。

2. 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答案】这是基于行政主体主观意志参与程度对行政行为所作的一种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在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而详细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严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无法参与主观意志,没有裁量的余地。但是,法律不可能对所有的行政行为都作出详细规定,故有时只规定一种行为原则或行为的幅度在这种条件下,行政主体作出行为时有一定的栽量余地,故称栽量行为

区别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在于:

①羁束行政行为只发生违法与否的问题,不发生适当与否的问题; 而裁量行政行为一般只发生是否合理间题(在裁量权限范围内),不发生是否合法的问题。

②羁束行政行为只受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约束,而裁量行政行为主要受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约束。 ③从法律救济上说,羁束行政行为接受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在范围上基本不受限制,而裁量行政行为接受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在范围上有很大的限制。

3. 行政复议第三人

【答案】行政复议第三人,是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申请参加或者由复议机关通知参加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 听证程序

【答案】听证程序是行政主体为了合理、有效地制作和实施行政决定,公开举行由全部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

听证的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决定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避免违法或不当的行政决定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

听证程序具有如下特征:

①听证是由行政机关主持,并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加的程序。

②听证公开进行。

③听证程序适用于行政处罚领域,但并非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都可以适用听证程序。

④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

⑤组织听证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

5. 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原则

【答案】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原则指行政指导必须最大限度保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的可接受性。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必须以其合法性为前提; 正当性体现了行政指导是一种以理服人的“软性”行政活动,行政指导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正当性可约束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指导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判断分析题

6. 辨析: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且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该行政处罚无效。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处罚法定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

(4)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对于法定应予处罚的行为,必须对之课以法定种类和内容的处罚。

实施行政处罚,不仅要求实体合法,而且还必须程序合法。因此,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且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该行政处罚无效是正确的。

7. 辨析: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原告并没有明确表示撤诉的意思,但由于其在诉讼中消极的诉讼行为,法院可推定其有意图撤销诉讼的意思,“视为申请撤诉”。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为:原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虽到庭但未经法庭同意而中途退庭。

因此,题干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在合法传唤两次后视为申请撤诉,而非缺席判决。只有在申请撤诉未获准许时有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才可缺席判决。

8. 判断:某市为了改造旧城,需拆除某条街道两旁的建筑。市政府颁布通告,要求该地段的100户居民限期搬迁。市政府作出通告的行为性质是具体行政行为。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

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可见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与特定事项的处理。题目中,政府发布的拆迁通告具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但其内容拘束的是街道两旁的100户特定的居民,因此,市政府作出通告的行为性质是具体行政行为。

9. 执行罚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

【答案】错。理由如下:

行政处罚与行政执行罚虽然都属于行政行为,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和制度。具体区别表为:行政处罚是一种本行为,而行政执行罚是一种执行行为,是保障已经生效行政行为得到执行的强制手段,而不是行政处罚本身:行政处罚受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而行政执行罚则受行政强制法的调整: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请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当事人对行政执行罚不服,不能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只适用执行异议程序解决。

10.国体和政体是相同的法律概念。

【答案】错。

理由如下: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而言,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 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2)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三、简答题

11.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案】行政立法的原则是指行政立法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贯彻的,体现行政立法基本精神的准则。具体有:

(1)依法立法原则,行政立法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等进行。

(2)民主立法原则,民主立法原则体现在程序上,就是行政立法的开放性和相对人的立法参与; 体现在内容上即要求尊重人权,真正反映和体现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体现在事后程序上,就是对行政立法的民主监督能被纳入救济途径。

(3)法制统一原则,行政立法必须与权力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的立法保持一致,不相隶属的行政立法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同一行政主体制定的多个行政法规范之间和同一行政法规范内部都应保持一致。

(4)可操作性原则,行政立法要保证法律和法规在本地方或本部门的执行作出具体化的规定,从而起到补充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漏洞,及解释法律和法规的原则规定和立法意图,并使法律和法规切合本地方或本部门实际情况的作用。

12.简述行政诉讼中发生原告资格转移的几种情形。

【答案】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近亲属的范围包括:配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