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820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B)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效果。

【答案】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梅花人格化了,把无知觉无感情的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了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 从某篇文章中选一个自然段,划分出句群,并分析各句群内部的结构层次和关系。

【答案】[一]在煤业联合公司大厦的总入口处,军队的夜间活动继续着。||(解说)

[二]卡车和摩托车不断开来。||||(并列)[三]官兵们不断进进出出,步枪和马刺锵锵作响。|||(递进)[四]还听到外国人的刺耳的谈话声。|(转折)[五]但是煤业公司的窗上都遮着黑纸。

3. 西瓜摊上写着“5斤以上每斤1元,5斤以下每斤9角”。顾客秤了一个5斤的,只给4元5角,小贩硬要顾客给5元。为何出现纠纷? 谁对?

【答案】出现纠纷的原因是摊位上没有写明白5斤的时候按多少钱计算。

4. 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词语锤炼的内涵

,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

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

①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不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词语,就没有词语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厚等效果。

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要力求准确、贴切,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要力求色彩鲜明。例如鲁迅还在《孔乙己》中对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情景作了这样的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排”字,用得精彩。透过“排”这一动作,可以看出一些具体情景:一是九文大钱来之不易; 二是大钱少; 三是用那斯文郑重的付钱方法暗示出孔乙己的拘谨迁腐,但又那么善良、朴实。本来付铜钱是可以用“交出”、“付出”这类词语的,但只有这个“排”字,才能写出孔乙己个性化的动作和神情。

②声音的锤炼

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优美的语言韵律,能给人以美感。汉语词语声音的锤炼,要注意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力求韵脚和谐,讲求叠音自然,双声叠韵配合。

a. 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偶句,讲究对称句法; 现在写作固然不必求工整藻饰和严格骄俪,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如:

回味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 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姿; 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 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这难道不是回味的一种境界?

同格式的动补短语(忍、止、耐、憋)与成语或四字格语词接连对称使用,节奏分外鲜明。 b. 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在律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例如:瑰丽端庄的中山花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c. 力求韵脚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如果再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朗朗上口。

例如: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到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d. 讲求叠音自然

叠音,古时称作“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

例如: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俊俏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岗;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e. 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恰当运用双声叠韵词语,可以形成一种回环的美。这种修辞效果,靠两者相连、相对,彼此应和,但更主要靠在对仗中显示出来:或双声对双声,或叠韵对叠韵,或双声对叠韵。

例如:

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双声对双声)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叠韵对叠韵)

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破。(双声对叠韵)

5. 下边两句,一个用对偶手法,一个不用。比较一下,用和不用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当向科学进军,不怕征途上的千难万险。

②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

朝四化迈步何惧道路崎岖。

【答案】第①句是一般陈述句,是散句形式,有口语风格,语言简单好懂,常用于一般语境。第②句是对偶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有书面语风格,语言凝练,便于记诵,常用于特殊语境。

6. 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类各造一个复句。

【答案】(1)联合复句

①并列复句。例如,他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认真思考刚才谈的问题。

②顺承复句。例如,她先开了鬼子上的锁,拿出了衣服,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取出了项链戴好。

③解说复句。例如,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