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民间歌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依托的是当地的方言,是老百姓自己的歌,是艺术的瑰宝,是语言的财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本文借鉴已有的枣庄方言研究成果,运用现代汉语方言学的方法,以枣庄方言的特点为切入点,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大方面对枣庄民间歌谣做了简要归纳,分析了枣庄民间歌谣与枣庄方言之间的关联。本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了枣庄市的历史沿革、枣庄方言归属与音系、枣庄民间歌谣概况、枣庄方言与民间歌谣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是枣庄民间歌谣的语音特点,主要总结了其押韵特点、声调搭配特点、文白异读、轻声、小称、谐音等六个方面,其中具体分析了押韵情况与押韵形式,句与句及一句之中的声调搭配,文白异读的分布现象,口语中轻声的“轻声不轻”现象的体现,儿化和重叠两种主要的小称形式,最后简要说明了谐音;
第三章是枣庄民间歌谣的语法和词汇特点,从衬词、人称代词、修辞格三个方面,阐述了枣庄民间歌谣在语法上的突出特点,又在特殊词、詈词秽语两个方面对词汇进行了说明,其中在语法上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论文运用语言学的方法,阐释枣庄民间歌谣深受枣庄当地方言的影响,说明了它源于当地民间生活的同时又不同于当地大白话,揭示其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也以此呼吁拯救、继承、保护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