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ARCH模型族的股市间波动特征对比研究——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为例

关键词:波动特征;ARCH模型族;股市有效性;沪深3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

  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二十余年,发展步伐极为迅速,目前,我国股票总市值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但相比发达市场,中国股市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典型的表现便是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过大。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必然引起宏观经济的不平稳,因而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深入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 在研究中国股市自身波动性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成熟资本市场进行对比研究。因为只有通过与相对有效的股市进行波动性对比分析,才可以深刻揭示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以便客观判断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发现成长中的中国股市同成熟股市间的差距,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完善中国资本市场。 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开展战略性合作并联合发布公告,特批准以上交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为监管代表的大陆股票市场与以港交所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香港股票市场试点开展两地股市交易互联互通(以下简称“沪港通”),旨在促进大陆与香港资本市场互惠互利,共同实现繁荣发展。 推出沪港直通车相当于将大陆股市交易规则和投资理念与香港股市逐渐接轨,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为境外投资者参与本国市场投资开辟了有效渠道,这标志着中国股票开始走向真正的国际化。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对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股市波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就有了根据与意义。 中国香港(以下简称香港)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一直在亚洲、甚至是全球资本市场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在某种程度上足以引领世界市场的变动,而地理位置的禀赋也决定了香港和大陆之间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回归以来,两岸经济交往更为自由,相对于其他成熟的国际性金融市场,香港股市既有类似其他成熟的国际性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又有与大陆资本市场间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香港顺理成章成为联系中国同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自然地,香港股市也就成为研究内地股市的理想参照物。 因此,研究中国内地同香港股市波动性的特征以及相互影响关系,有助于广大市场参与者客观、有效地判断中国大陆股市发育程度,同时,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在加强法律法规及实行有效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与香港股票市场作为研究样本,旨在比较新兴市场与成熟股市波动特征的差异性。基于2005年5月9日-2015年2月16日的沪深300指数及香港恒生指数日收盘价数据,通过建立ARCH模型族,就中国大陆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包括波动的集聚效应、风险溢价效应和杠杆效应,及不同股票价格指数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大陆和香港股市均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2)大陆股市的风险溢价效应和杠杆效应均不显著,相比之下,香港股市同时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效应和杠杆效应;(3)香港股市对大陆股市存在显著的单向溢出效应,而大陆股市对香港股市不具有溢出效应。因此,监管机构需及时准确出台相应政策,帮助广大市场参与者建立正确的投资意识,以不断完善我国大陆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