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64影视艺术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香港新浪潮

【答案】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等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忱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许多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香港的电影工业正处于低潮,新浪潮的出现令电影工业迈向专业化。代表作品有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新浪潮导演是香港本土成长的一代,创造了风格化的香港本土城市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 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均表达了这些导演对香港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2. 《黄土地》

【答案】《黄土地》是1984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凝聚了这一代电影人文化精神和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标志性的作品。人文思考的深度是《黄土地》震撼人心的主要所在。影象语言的自觉把握是《黄土地》另一艺术价值。本片的影象语言突现出独立的意义。包括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构图对内涵意义的突现,影象表现的文化意味的寄托等等。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是前所未有的,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排的红色和乡民黒色的组合,构成创作者表现的文化内涵。

3. 地下电影

【答案】在电影共同体之内,“地下”最初指的“独立”和“反好莱坞”。斯坦•范德比克在1961的一篇拼贴论文中使这一术语被广为接受。很快几乎所有实验电影都被称为地下电影。

4. 《教父》

【答案】科波拉的《教父》被称为具有精湛的通俗影片样式的黑帮片,比昔日强盗片具有更驳杂的内容,更宽广的涵盖面,以及更加复杂的人性展示。影片中的教父被描绘成一个主持正义的长者,决不滥杀无辜。影片一再表现教父老谋深算、顾全大局等品质,甚至通过描写他甘冒生命危险、拒绝用金钱和政治影响支持其它家族从事毒品交易的行为,表现了他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各种场面的累积,使教父形象得到美化,影片对教父的父子情也表现得令人感动。从艺术角度看,这一形象是使教父形象摆脱了公式化的描述,而树立起一个全新的匪首形象。

5. 马克斯•奥菲尔斯

【答案】马克斯•奥菲尔斯本是一个舞台导演,也在有声电影时期之初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

,已归入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德国类型:轻歌剧。奥菲尔斯的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换得的新娘》

,在这部影片中,一位小提琴家纯真的女儿与一位潇洒的中尉坠入了爱第一部成熟作品是《情变》

河。奥菲尔斯尤其以围绕人物盘旋的精巧的摄影机运动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而著称。

6. 科波拉

【答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一),美国著名导演。新好莱均的辉煌时代在70年代a70年代的青年导演们重回类型电影的传统,试图开掘出经典类型电影的新元素,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中灌注个人的艺术追求。拍摄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科波拉就是典型代表。

7. 西奥•安哲洛普罗斯

【答案】西奥•安哲洛普罗斯是希腊的诗人和泰斗级导演,一生共创作13部剧情长片和2部纪录片。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作品以独特的悠然、诗意的风格享誉世界影坛,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代表作有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2012年1月25日在雅典拍摄自己的最新一部电影《另一片海洋》(The Other Sea )时,在街边遭遇车祸逝世。

8. 《红色沙漠》

【答案】安东尼奥尼1964年执导影片a 以拉文纳港的工业郊区为背景,那里,现代工业几乎把环境全部破坏。影片暗示女主人公的精神病症似乎就是由这种潜伏在环境中的恐怖造成的。作为第一部彩色影片,安东尼奥尼创造性地运用色彩作为表意符号,影片的色彩基本上由红、黄、灰、蓝组成=黄色是工厂烟囱冒出的烟雾,是工业文明毁灭人类生存环境的象征;蓝色的阴郁冰冷隐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冷淡;红色作为影片主色调,则象征充满压抑与恐怖色彩的现实空间。安东尼奥尼对色彩大胆、反常规、反现实的探索,在电影史上广受赞誉,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

9. 卢米埃兄弟

【答案】指奥古斯特•卢米埃和路易•卢米埃两兄弟,他们是世界电影的先驱,改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西洋镜”而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使电影成为遍布全球的艺术产业。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兄弟公开放映短片《工厂大门》《婴儿

,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代表作喝汤》《火车到站》

品有《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他们派遣操作技术员远赴各国租用戏院和咖啡厅放映影片,同时在各地拍摄当地景观影片。许多国家的电影史以卢米埃兄弟电影摄影机的到访为开端。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作品的主要特征。

10.《霸王别姬》

【答案】1992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对历史进程的剖解是借助舞台上和现实中角色人性纠葛

的离奇来透视,影片的艺术表现厚度是触动人心的,而人性扭曲表现也是深入的,由此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二、简答题

11.谈谈美国喜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答案】(1)麦克•森内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的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的形式开辟了道路。森内特的喜剧精神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包括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2)巴斯特•基顿被称作“大石脸”的假面具的背后,蕴藏着机智、勇敢和复杂的喜剧冲突,他最优秀的影片是自导自演的《大将军》。

(3)哈罗德•劳埃德,1925年的《大学新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品。

(4)举世闻名的查尔斯•卓别林是为默片喜剧作出最大贡献的喜剧大师。1917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和转折。以后的代表作品有:《移民》《狗的生涯》《田园诗》《寻子遇仙记》以及后来的《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大批优秀影片。

12.简述什么是“木乃伊”情结及此类电影的特点。

【答案】(1)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为研究电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他认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它们起源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需要。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巴赞提出:一切艺术(尤其是绘画)背后都是以宗教冲动为出发点的,人类“用逼真的临摹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是“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将这种心理愿望归结为“木乃伊情结”。他论证说,古埃及宗教信仰宣传以死抗生,他认为肉体不腐则生命永存,因此这种宗教迎合了人类心理的基本需求——与时间抗衡。因为死亡无非是时间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原因。

(2)巴赞认为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活动影像来捕获和保存生命运动。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巴赞认为,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

13.梅里爱的局限性。

【答案】(1)受舞台剧的影响,梅里爱采用单一视角和景别,乐队指挥的位置,表演也严格遵循舞台的程式,演员出场行礼,精彩时向观众挥手致意,结束时,鞠躬致谢。

(2)梅里爱主观上认为“停机再拍”是魔术师的技巧,而不是电影叙事的要素,要知道,“停机再拍”作为魔术方法和作为电影语言的运用,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梅里爱的影片在电影技巧方面同戏剧舞台演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观众所面对的银幕空间仍旧隶属于舞台的结构空间。梅里爱把银幕当成舞台,以电影的手段和技巧,作为他富于戏剧性创作的记录工具。在他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他却没有能够摆脱他的那个戏剧时代、他的自身文化背景和他的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甚至,“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他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