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2. 技能
【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3.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4.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二、简答题
5. 简述意志及其品质。
【答案】(1)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
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意志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意志的品质
①独立性
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受暗示性与独立性相反,是一种不好的意志品质。
②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
③坚定性
坚定性也称顽强性。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具有坚定性的人,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坚定性不同于执拗。后者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坚定性是和独立性相联系的,而执拗是和武断、受暗示相联系的。
④自制力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采取决定时,能够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 在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自制力还表现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调节,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6.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不同信度系数的估计方法以不同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为基础,不能仅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的高低。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 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
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而。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而。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而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7. 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急。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急的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总,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8. 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心境、激情和应激是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它们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且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