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对“国初之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 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 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 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 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①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②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③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④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顾炎武意在强调()